全媒体变局中的华文媒体创新

来源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0423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传统纸媒体受到严重冲击."狼来了""狼来了"喊了几年,现在狼真的来了.以美国《华兴报》为例:美国《华兴报》去年广告减少30%,今年上半年减少了15%;而且,新进广告的收费比过去减少了30%;5年前,《华兴报》每期盈利可以达到3500美元;5年以后的今天,尽管改进了报纸网络版,增加了彩板和报纸微信版,报纸盈利勉强维持在每期1500美元左右,而且这1500美元也需要力保.报纸是否被淹没,何时被淘汰,是每个报业人焦虑和困扰的问题。寻遍世界没有灵丹妙药,只有走一步说一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期待找到转折点,挽纸媒业于溃败,延报纸于残喘,寻找时机,转型成功,再现辉煌。
其他文献
值此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召开之际,总结《澳大利亚华人年鉴》的编纂经验,我们认为,如果有更多的海外华文媒体能参与到编纂所在国《华人年鉴》的事业,将能更好地促进“使华裔成为当地受欢迎、受尊重、有尊严、有地位的族群”;更深地“扎根华人社区,服务华侨华人,坚守华人立场,面向主流发声”;更有力地“融入和影响主流社会,成为联系华人社会与主流社会的双向桥梁”。
对于广大海外华人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为在海外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这一点对海外华文媒体来说尤为如此。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展开,世界各国和中国关系日益紧密,各国政府和人民对本地华人社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而大量中资企业出海远航,在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投资,也给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契机。可以说,海外华文媒体和千千万万中国企业一起,正享受着“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好处,正和全体中国
2017年5月,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全世界的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并且有来自全球的4000余名注册记者报道此次盛会.今后,在中国大使馆以及新西兰国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下,我们也将利用自己电视媒体的特色,立足于新西兰当地,继续与各大学的孔子学院以及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加强
创新,创新,再创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如果再不转型不创新,势必走向灭亡.对于新媒体,如果不创新,也无法获得春天.但如何创新,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媒体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这也是每个要发展的华文媒体想要知道的答案.新西兰《华新时报》是于2012年创刊,今年已经走过第五个年头.在这五年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容,做到内容为王,以当地新闻和信息为主.
斐济位于南太平洋,是南太平洋14个岛国的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处于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带上.斐济华文传媒的前身是《斐济日报》,创刊于2001年,现已成为集报纸、网站和杂志于一体的跨国区域型大众文化传媒公司.
鹰龙传媒默默耕耘美国华文媒体市场近30年,脚踏实地打造美国本土多元文化全媒体品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整合资源,将旗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新媒体等不同业态媒体融合,打造融媒体北美华文媒体旗舰.面对全媒体变局中的创新,学界和业界同仁强调更多的都是求新求变,然而作为媒体人,首先要认清肩负的责任,不忘初心坚持理念,传承悠久的华夏文明,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2017年7月4日,美国独立节,也是《中美邮报》创刊23周年,出刊已经过了1200期.中美邮报在线网,已于2010年开通.20多年过去了,和媒体豪迈地穿越了历史的星空.《中美邮报》没有一期报纸的耽误,没有一周的休息,没有刊登过一期违心的文章,捍卫来自中国大陆海外学人的尊严和话语权.赢得了华人社区最大多数读者的欢迎与好评.为中美两国之间的连接、沟通与共赢,提供了难以统计的良信息、正能量.
2016年5月年我参加了国侨办和中新社在北京主办的海外华文媒体培训班,参加了水立方杯海外中文歌曲大赛的开幕式.海外30年的生活经历,华文记者20年的观察体验,感受到海外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语言的载体."文化中国·水立方杯"海外华人中文歌曲大赛,以歌传情,培育华裔子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祖(籍)国的归属,激发了海外青少年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中国传媒走向世界,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同步行动,也是实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想最基础性的舆论宣传与导向工作.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包括自媒体和流媒体等似乎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最近回到国内,大部分人们购物都用手机付款,其实在美国也还没有这样普遍.在中国一些商店,没有芯片的信用卡已经不能使用.而且,当地报上已经开始讨论数码货币和纸币的消亡了.从3D到VR,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无人汽车到大数据……,不管人们是否喜欢,科技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