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入双齿围沙蚕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严重烫伤病人的恢复作用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研究了添加入沙蚕的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烧伤小鼠的恢复作用.将深Ⅱ度烫伤及对照组小鼠随机分为6组(n=12/组):EN处理组A(TGA,沙蚕蛋白占总蛋白比例为40% w/w),EN处理组B(TGB,30%),EN处理组C(TGC,20%),EN阳性对照组(PCC),空白组(BG)和对照组(CG).结果表明,TGA组小鼠体重在伤后第14d显著增加(p<0.05),伤后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比PCG组高,并在伤后第14d显著升高(p<0.05).白介素-1水平在肠内营养支持组中与CG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受伤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伤后第1d则明显高于CG组.此外,EN组内毒素水平在伤后第14d与BG组相比较低,仅TGA组与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组小鼠烫伤部位的全层皮肤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在任何时相点都比BG组高,而伤后2,7,14d的TGA与BG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之,添加入沙蚕蛋白占总蛋白40%比例的EN制剂能够通过组织重建以及改善免疫、营养等指标来促进伤口恢复.
其他文献
绿色建筑由于遵循"四节一环保"的设计理念,按照较高的节能标准设计,在充分落实设计内容的前提下,相较普通建筑,具有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当绿色建筑的技术集成达到一定水平,再追加技术应用和设备的投入并不能显著地降低能耗.项目的功能性质和运营管理状态对绿色建筑的能耗水平有重要影响,负荷较大的建筑类型,采用节能设备和高效运营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而对本身负荷较低的建筑,行为节能比设计节能更为重要,合
2014~2016年,万达集团历时两年开发并完成了一套适用于高速发展的万达商业物业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本文介绍了商管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诞生的技术背景以及快速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管理系统的设备信息、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库存管理、商铺招调、分析优化这六大功能模块,从实践反馈中总结了该系统的技术特点,并对系统在管理工作中的全面铺开和后续应用进行了展望。
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镇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镇江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绿色技术应用、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并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镇江地区绿色建筑的总体状况、技术特征及存在问题,为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市提供基础.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镇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仍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详细的配套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同时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建设方、设计
在气候变暖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下,我国正在加紧开发新能源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采取行政和市场双重机制促进国家的节能减排,其中碳排放量化是节能减排机制顺利实施的基础.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量化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公共建筑照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较为成熟的CDM方法学、自愿减排方法学,结合国内相关行业标准以及项目的实
本研究对现有被动式节能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可能方法并不全面和详尽。在被动式的高层节能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所处位置的环境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避免方法错用或只考虑单一季节特点造成的冬季虽温暖但夏季过热的结果。在以上实例中多数高层建筑采用了多种被动式的设计方法相结合,以及被动式与主动式节能设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充分的被动式节能设计加之主动式系统和管理系统节能设计的配合才能实现更具绿色
传统民居不仅是前人为遮风避雨所建的居所,更是长期与自然、社会不断磨合,而形成的智慧结晶.其不仅包含着技术经验,更蕴含着生态哲学思想和文化积淀.本研究在已有的北方地区典型民居的研究基础上,梳理、细化了合院类民居的建筑类型,并从气候因素角度出发探讨民居类型形成的原因,通过对不同气候区、不同热工分区和自然区划下的民居类型的分布规律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揭示民居的地方性与自然环境属性的密切关系;同时亦可显示
本文对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与推广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湖南省实际,分析制约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的三大因素,即政策、技术和市场因素.并分析对策:政策方面,应以制订完善强制性政策,将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和对政府部门职责、考核作为重点内容;技术方面,应完善绿色建筑评价、设计、施工、监理、竣工和绿色建筑技术产品、绿色建材方面的一系列标准规范;市场方面,政府应制定激励措施,形成绿色建筑发展的长效机制,绿专委应发挥组
本文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出发,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的各项技术措施的设计与评分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表达方式,引导设计单位快速、准确掌握节材设计方法,为绿色建筑的快速化、规模化设计、审查和验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本文以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项目——厦门中央湾区项目为例,对我国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节地型绿色地产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阐述.从建筑节地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利用、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环境友好与保护技术五个方面探讨了气候与经济适宜性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构建.同时,对本项目所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了增量成本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单位建筑面积增量成本约为100元/m2左右,
通过了解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五星级酒店中水系统的设置及运行情况了解,同时对全国现行综合水价以及涨幅趋势进行统计分析,重新对于中水系统的设置进行了投资回报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适当的结论以便对单体酒店是否设置中水系统做出初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