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无人机执行机构鲁棒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来源 :第16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小型无人机UltraStick25e实物模型,建立非线性运动方程,然后通过线性化解耦后获得横向控制对象模型.首先,设计线性二次型(LQR)控制器实现滚转角度指令的良好跟踪.然后,针对执行机构副翼和方向舵的故障仿真,分别插入两种常见的偏置和斜坡故障,并设计鲁棒故障诊断滤波器,实现故障的诊断和辨识.在外界噪声干扰和建模不确定的条件下,通过鲁棒滤波设计方法,结合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求解工具,进行残差估计实现故障位置和类型幅值的提取,构造出的残差信号可以直观地反映故障信息.最后,进行仿真验证该方法,验证得鲁棒滤波器可以实现故障的有效诊断,为容错控制提供条件.
其他文献
"建筑信息模型基础的效能分析程序"(BIM based BPA procedure)是指文本与数据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建筑效能分析(Building performance analysis,BPA)之间传输与交互应用的过程,应用该程序能够大幅提升"设计与分析"的决策效率,是计算机辅助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绿色建筑
从建筑生命周期总资源消耗的角度统计,相对于规划、设计和建造,资产管理阶段的消耗会占有更多的比例.作者参与了一个先导项目.运营方希望更换原有的设施管理系统以改善当前的管理模式,同时希望新的设施管理系统可以利用BIM平台整合模型与信息,并以此项目来探索BIM在设施运营管理中的发展潜力.在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COBie作为信息传递介质,被应用于BIM平台与最新的设施管理系统之间.最终,项目成果证明了B
迈向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流程之建筑设计优化的关键是"跨专业知识整合"与"落实设计决策".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近年来在实务界逐渐形成趋势的建筑生命周期信息建构的概念与技术.该项技术搭配衍生式建模系统(Generative Modeling System)以参数式的技术进行建筑虚拟模型的建构,并链接各
本研究利用Ecotect软件,在假定材料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对日本熊本县熊本市古町地区住宅和中国福建省泉州市蔡氏住宅群两地的古建筑设计平面图进行分析,探究其各自的设计特点,并结合两方的特质,推导出适合现代住宅的、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特征的、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生态型的建筑设计范式,从而使设计过程更加简化,达到提升设计效率的目的.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设计平台——ModRule.该平台致力于促进建筑师和未来居住者的沟通,让两者在集合住宅的设计阶段更好地进行协作.利用这个平台,建筑师在其中只需规划好基本的设计框架与参数,具体的空间需求、预算、偏好等则交由未来居住者自己设定.考虑到缺乏或完全没有建筑背景的外行用户,该平台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来增强平台的用户友好性.ModRule在操作上虽然简单,但通过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为生成
镍基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在较高温度中具有优异的强度、韧性、疲劳性能、氧化和热腐蚀的性能.Ni-Al合金的强度可以受体积分数、大小、形态和空间分布的γ相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γ相形态演化和粗化行为来加强改善合金的性能.基于相场模型和微观组织理论,同时求解卡恩-希利亚德方程和金兹堡-朗道方程,对强化相的析出过程和镍铝合金的粗化行为进行了研究.事实证明,析出形态的各向异性深受弹性能量的影响,
本文建立了一个天基低轨红外卫星的观测模型.假设红外传感器无法观测以地球为背景的目标,通过卫星、目标和地球的几何关系给出了传感器对观测目标的可视性原则.引入了红外传感器作用距离公式,根据目标的温度、面积等信息动态计算传感器的探测距离.由于红外传感器只能获取对目标的角度信息,单颗卫星无法对目标进行定位,因此本文引入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传感器跟踪方法对目标进行交叉定位.在获取观测信息后,使用扩展卡尔曼滤
针对恶意软件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的传播机理难以描述的问题,建立一种具有潜伏期的恶意软件传播模型,求出该模型的平衡点与基本再生数,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Hopf分岔定理研究该模型存在的分岔等复杂动力学行为,并得出分岔参数的阈值.数值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恶意软件在CPS中的传播过程.
对象过程方法论(Object-Process Methodology,OPM)是一种具有直观、单一性、简单等特点的系统工程建模方法.将其应用到作战仿真想定的描述中,建立OPM元素与作战仿真想定描述概念的对应关系,从而为相关作战人员、仿真人员提供一种一致的标准的想定设计方法.
现实系统大多是高维的.尽管高维系统的建模与求解大多非常困难,但在很多情形下很难完全规避高维系统.现实系统的高维性,确定了其空间结构的高维性,也确定了其拓扑空间模型——网络系统的高维性.从网络角度,也可这样理解,单维网络建模对象是系统,高维网络建模对象是体系(系统的系统).基于上述认识,该文提出、定义了高维空间复杂网络概念,建立了高维空间复杂网络度分布函数计算模型,给出了高维空间网络中心性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