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扫描探究煤中孔隙/裂隙的发育特征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da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中孔隙/裂隙的发育规模、尺度、形态、结构及孔径分布决定了煤基质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和渗透性能,而吸附能力和渗透性是决定煤层气开发效果的最关键的储层参数之一,所以在煤层气的开发中对煤中的孔隙与裂隙的发育特征尤为关注。基于CT扫描技术可以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测定原始块状煤样中不同尺度孔隙/裂隙的发育特征,并对孔隙/裂隙的三位空间分布进行重构。为探究煤中孔隙/裂隙发育特征,利用CT扫描技术对五阳矿3#煤层的煤样进行了孔隙/裂隙三维立体重构,基于VGStudio和Avizo等图像分析系统建立了样品清晰的孔隙/裂隙可视模型,结合SPASS和Origin数据分析系统对其孔隙/裂隙的发育与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
其他文献
会议
西湖凹陷是我国近海海域最大的凹陷之一,同时也是天然气勘探重点区域。基于岩心精细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古构造条件,对西湖凹陷花港组一段地层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花港组一段地层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岩性以细砂岩、过渡色泥岩沉积为主,粒度概率曲线具有牵引流沉积特征;砂岩中发育有以撕裂状泥砾及底冲刷为代表的强水动力沉积构造;生物扰动强烈;垂向上河道大量发育,呈多个间断正韵
会议
中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是华南早古生代构造-盆地演化最重要的转型期[。随着华南板块缓慢地向扬子板块“蠕动式”拼接、挤压,中上扬子古地理格局表现为大隆大坳特征。为厘清鄂西-渝东地区早志留世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之上的浊积岩沉积特征、物源及分布规律,选取鄂西-渝东地区早志留系龙马溪组浊积岩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资料,结合室内岩石薄片鉴定以及分析化验资料,通过岩性组合、粒度分析、遗迹化石类型
会议
自上世纪50年代浊流模式提出以来,人们将各种深水砂岩都解释为某种浊积岩,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开始意识到传统浊积扇模式与复杂的深水体系现实不符,以Shanmugam为代表的一批地质学家认为将所有的深水砂岩都教条式的解释为浊积岩存在着缺陷,进而通过水下照片、侧向声呐扫描图像、速度测量、岩心和露头数据分析,Shanmugam (2011)提出了新的观点,即深水砂岩主要分为“砂质块体搬运沉积(SM
国内研究泥裂构造从1985年开始,历经30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泥裂是一种层面构造(吴泰然,1998),主要发育于河漫滩、湖边或者海边(吴泰然,1998)。国内曾经把泥裂当成判断滨海潮汐相的主要依据和判断干旱气候的主要标志(盛莘夫,1985)。现今发现的古代泥裂最早位于前寒武纪及志留纪时代。泥裂常常发育于粘土质、粉砂质以及泥灰质沉积物中,平面上呈网格状,边缘常呈锯齿状,并且向上翘起;剖面上呈“V
研究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中条山,该地区中新元古界地层沉积序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好,下伏为太古宙涑水群,从下而上包括中元古界长城系汝阳群的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和洛峪口组,新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的龙家园组。前人研究认为华北地台南缘中、新元古代为发育有裂谷系(裂陷盆地)的被动大陆边缘,总体为滨海-浅海环境,由北向南海水由浅变深。根据野外详细地层剖面的观察、测量,对岩性、沉积构造及其组合特征的研究和室内
会议
三维可视化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在石油地质领域,三维数字岩心受到众多石油地质专家重视。作为岩石物理实验的补充三维数字岩心是利用精密仪器和软件重建岩心立体模型,还原岩心内部真实结构,呈现岩心内生物潜穴水平、垂直、倾斜三种产状,构建生物扰动潜穴网络系统,精准实现岩心中生物扰动的定量表征。论文通过扫描塔河油田奥陶系存在生物扰动的碳酸盐岩岩心得到三维数字岩心图像,观察岩心内部生物潜穴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