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青藏高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研究第一部分:起源、路径、发展及地面降水特征

来源 :2010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ISCCP提供的深对流路径数据集,对1998—2001年6—8月生成于青藏高原区域的移动性中尺度对流系统(以下简称CS)进行了统计分析,共提取并追踪了643个CS序列。同时,利用TRMM提供的3842_V6全球格点降水资料,提取并分析了上述序列的降水特征。文章对CS的移动路径、活动区域、源地分布、生命史、对流发展强度以及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2.72%的CS不能移出青藏高原,而移出高原的系统存在向南和向东两个优势移行方向。 青藏高原上存在东西两个CS高发中心,它们都位于33°N以南,西部中心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东部中心位于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峡谷地带,且东部的生成强度高于西部。CS的平均生命史长度为37.39 h,在移动过程中,其路径覆盖范围东至黄海朝鲜半岛等地,南到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在上述区域其强对流部分(TIR<220 K)约占CS面积的22%;内嵌在CS中的CC无论强度还是数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都十分剧烈,而且其中半径最大的CC的发展强度超过其余CC的发展强度;同时,CS发展的越强盛,其最大的CC中心越偏离对流系统中心,即CS具有非对称发展的特性。从产生来看,CS的日变化显著,生成时刻集中在地方时的午后至傍晚这一时段,生成数量最多的时段为地方时下午13.5-16.5时;其对流发展强度和降水强度在地方时夜晚趋于加强白天趋于减弱。在研究区域内,CS产生的降水累积相对总降水较小,最大值仅占当地降水的14%;降水贡献相对较大的区域集中在长江上游流域,这意味着CS产生的降水对东部地区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长江上游地区产生致洪暴雨导致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情。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存储和管理水深测量数据的需求,并详细分析了利用CARIS BDB软件进行海道测量水深数据管理的新解决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过程。
随着海上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捕捞养殖业等的日益活跃,船舶、飞机与人员在海上活动的数量和密度不断加大,发生事故、险情的几率随之增加。为了
根据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针对AutoCAD图形的DXF公共文件格式利用VC++6.0程序语言工具编写了一个图形转换程序,实现了不同坐标系间的图形转换及批量处理功能。文中简要介绍DXF
拟合方法与拟合模型选择对GPS高程拟合精度影响较大。介绍在平坦地区GPS高程拟合应用的几种拟合模型,以实例验证各种模型的拟合精度,通过精度分析与统计,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核电测量数据处理有数据类型多、坐标表达多样化、成果精度要求高、图形报表专用化等特点,针对核电工业测量遇到的一些特殊数据处理问题,需要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来解决。
本文通过北京地铁大兴线GPS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对GPS技术在高精度控制网测量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基于清华山维EPSCE外业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与清华山维合作开发PDA放线测量程序模块,重点介绍该系统功能的设计、关键技术。
结合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以及结构光栅空间编码测量技术的三维光学测量系统。系统精度评定及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信息容量大、方便易行等优点,可以实现实时
以重庆城为例,通过介绍山地城市管线的特殊性,分析山地城市管线特殊性的成因,强调在山地城市地下管线调查探测中对地形图尤其是老地形图等资料在管线调查中的应用。
探讨在.NET 3.5平台上将微软推出的新一代Web技术Silvertight与GIS技术相结合开发成都市交通状况管理系统的新方法,介绍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实现了交通状况的信息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