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泥页岩油特征及勘探潜力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泥页岩分布面积大,中央坳陷区内泥页岩处于成熟演化阶段,该套源岩不但为松辽盆地中浅层提供了丰富的常规油气,而且源岩内残留的大量石油也是松辽盆地北部重要的非常规资源.青一段暗色泥页岩厚度大,在40-90m,青二段泥岩厚度大于青一段,在50-230m;青一段泥页岩平均TOC为2.30%,有机质丰度较高,青二段平均为1.73%,有机质丰度中等,青山口组泥页岩TOC纵向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总体表现为由下部向上TOC呈现逐渐降低的趋,青一段泥页岩TOC相对均一.
其他文献
束鹿凹陷是冀中坳陷勘探致密油气的重点区带.研究表明,本区存在两套烃源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原油.一是Es1下亚段富氢烃源层,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为强还原环境下的咸水沉积,所生成的原油具有很强的植烷优势和伽马蜡烷优势,重排甾烷和4-甲基甾烷含量很低,成熟度较底,属于未熟-低熟油;二是Es3下亚段,在凹陷的中部该段发育较厚的泥灰岩,为淡水湖相沉积,所生成的原油具有较高的重排甾烷和4-甲基甾烷,而伽马蜡烷
海外河地区位于辽河坳陷二级构造单元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西接清水洼陷发育的大洼断层和二界沟断层.其中大洼断层断开的层位高,为一条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深大断裂,早在古近系沉积前开始活动,一直到新近系馆陶组均有活动.清水洼陷沙三段、沙一段发育大套暗色泥岩,其中沙三段时期,由于湖盆急剧下降,使盆地处于深湖相沉积环境,形成了巨厚的沉积物,发育了巨厚的烃源岩,为本区油气藏形成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通过对该地区及周边
传统的地表综合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方法的步骤是:先在指标优选基础上,基于单指标异常研究进行有效指标提取;然后进行有效指标异常图叠合,获得叠合综合异常图;最后对识别的叠合综合异常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价单/多指标异常的参数有异常面积、异常衬度、异常强度、后期叠加作用强度系数以及异常综合评价指数等.本研究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化探-地质双因素评价综合异常的方法,提高地表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对油气预测的概率,并以济阳坳
研究区域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区内有包含中坝、九龙山气田以及梓潼凹陷的魏城、老关庙、文兴场、柘坝场等多个含气构造.烃源岩纵向上主要发育在须家河组一、三、五段和须二中亚段,主要为一套含煤的暗色泥页岩沉积,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95%.干酪根类型为II2-III型;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值分布在0.94%~2.50%之间,其生成产物以湿气和干气为主,部分气藏可含少量凝析油.川西坳陷北部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由烃类气体,少量非烃气体,以及微量到痕量的稀有气体等组成.中国的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油型气为辅.煤成气是当前中国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增长的主体,对于推动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开展中国主要含气盆地煤成气、油型气中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明确了中国煤成气、油型气中稀有气体氦、氩组分和同位素地化特征差异,分析了中国煤成气、油型气中稀有气体的成因及来源,探讨上述地化特征差
硫化氢系剧毒刺激性气体,嗅觉阈值0.00041ppm(0.00076mg/m3),吸入浓度1500mg/m3的硫化氢数秒即能致人死亡[1],最大安全浓度10mg/m3,也是国家规定的工业场所硫化氢含量的最高允许值[2].
根据成烃生物识别与组合分析研究,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O3w-S1l)黑色页岩TOC与笔石多样性和丰度显示出良好的正相关性,表明富有机质层沉积时海水表层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浮游藻类、疑源类等浮游生物繁盛,并且沉积环境处于半封闭、滞留、缺氧,指示底层水具有良好的有机质保存条件.
本研究以黔北地区凤页1井牛蹄塘组页岩为例,对其开展了不同温度(40-120℃)和压力(0.2-35.0MPa)的甲烷吸附实验,获取了高温高压下的甲烷过剩吸附曲线,并利用3-参数SDR模型对过剩甲烷吸附曲线进行了拟合,拟合了甲烷最大绝对吸附量和吸附相密度等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甲烷吸附相密度及最大绝对吸附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这些关系可用于预测深层页岩的甲烷吸附能力与特征。
页岩内部复杂的孔隙系统是页岩气的重要储集空间.不同模型对同一样品的孔隙结构特征的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差别,并且不同模型的使用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及适合表征的孔径范围也有所不同,将不同测试方法和不同模型得到的孔径参数拼接在一起来研究页岩在整体孔径范围内的孔隙结构特征,这种方法明显不够准确.
致密储层成岩过程中,烃源岩中的有机质热演化生成大量有机酸,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酸会发生脱羧反应及矿物溶蚀反应,其中,有机酸的变化对储层中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