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米诺在金纳米粒子/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鲁米诺在金纳米粒子/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电致化学发光现象,发现石墨烯与金纳米粒子对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具有协同增强效应.抗坏血酸可以明显增强鲁米诺在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从而可以对其进行灵敏检测.
其他文献
合成聚苯乙烯@聚多巴胺-金属复合微球(PS@PDA-metal)和石墨烯纳米带(GNRs),引入丝网印刷热电极技术和夹心型免疫探针,对基质金属蛋白-9(MMP-9)和(白细胞介素-6)IL-6两种蛋白进行同时电化学免疫检测,检测范围10-5-103ngmL-1,两种蛋白的检测限分别是5fgmL-1和0.1pgmL-1,稳定性和重现性都较好.对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望用于生物蛋白组份的临床检
采用恒电位的方法沉积亚铁氰化铋纳米颗粒,在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获得了分散性良好的亚铁氰化铋纳米粒子,然后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双氧水的还原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可用于对H2O2的检测.
采用化学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上以CdCl2为镉源,硫脲为硫源在25℃条件下水浴合成CdS半导体纳米薄膜,并在CdS薄膜上催化生长金纳米微粒.以Na2S/Na2SO3为牺牲试剂,300W氙灯辐射下进行光催化分解水,利用光电流研究了金纳米微粒对CdS薄膜光催化分解水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金纳米微粒时间为45min时的Au-CdS/ITO复合光电极效果最好,光电流最大,可达0.8mA/cm.
快速、准确的检测microRNA (miRNA)表达量对肿瘤疾病发生发展的判断、防治和相关基因药物的开发等意义重大。但复杂的基质背景和短的序列给miRNA的灵敏、快速检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用一步法组装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3-D DNA纳米结构探针并固定在相应的探针捕获区域。通过微流体通道引入目标miRNA和信号探针,在微尺度下往复流体,增强分子识别效率,以进行高效、快速、灵敏的电化学miRNA检测。
基于纳米金(Au NPs)优异的导电性和石墨烯(GO)大的比表面积,本文创新性地在氧化石墨烯界面修饰了表面包裹有二氧化硅壳层的纳米金(Au NPs@SiO2)(MPHs-GO),然后通过电聚合硅溶胶预聚液,原位制备了能够识别吡虫啉的分子印迹多孔硅,再将还原型石墨烯(RGO)和MPHs-GO层层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构筑了吡虫啉电化学传感器。因为RGO和MPHs-GO可以分别增加GCE的比表
室温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稳定剂,在金属/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使金属纳米粒子和石墨烯保持良好的分散性.本工作中合成了四种不同功能化的咪唑环室温离子液体来参与铂/离子液体/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等手段系统研究后发现,离子液体的不同官能团对制备的复合纳米材料的分散性及其电化学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在铂/离子液体/
采用高温有机相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颗粒,在此基础上,利用水相法制备Fe3O4/Au复合纳米颗粒,通过UV-Vis和T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分布均匀,具备较好的磁性和光学性能。
采用金纳米棒(AuNRs)标记大肠杆菌抗体和二茂铁制备了金纳米棒标记物,并将其用于增强电化学免疫分析乳制品中大肠杆菌.基于大肠杆菌与其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构建"三明治"式免疫复合物,并采用电化学分析技术测定免疫复合物中二茂铁产生电流信号.电流大小与二茂铁的量成正比,从而测得大肠杆菌浓度.金纳米棒增加了二茂铁的固载量,增强了电流信号,大大提高了乳制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灵敏度.
报道了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锰-金三元纳米材料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过氧化氢的无酶传感中的应用。各种表征表明石墨烯的加入能够增强电极稳定性,改进材料的导电性;金纳米粒子有利于减小过电位;三种材料协同作用能够大大提高其对过氧化氢还原的催化活性。基于这种三元复合材料的过氧化氢传感器表现出较宽的线性范围(0.1-22μM,0.022-12.6mM),低的检测限(0.05μM),高的灵敏度(980μA/mM/cm
利用一价铜离子仅在双链DNA存在时歧化生成纳米铜(CuNPs)的特性,在杂交后形成的双链DNA上自组装生成CuNPs,并以其为信号源构建了新型电化学DNA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并能有效区别互补和非互补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