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其构造演化

来源 :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qing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北地区传统上称为“兴蒙褶皱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亚构造域东段,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其形成与古亚洲洋的闭合有关,并受到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改造,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兴蒙褶皱带”包括我国东北及其邻区,其西、北部以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为界,南部以西拉木伦河—延吉缝合带和华北板块相接,东部以中锡霍特俯冲带为界濒临太平洋板块。由于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叠加,构造复杂,有关东北地区古生代的构造演化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王成文等提出二叠纪哲斯腕足动物群是一个凉水型腕足动物群,古生物地理区划属于北方生物地理大区的内蒙古区,古亚洲洋的闭合发生在中二叠世以后,缝合线位于西拉木伦河-长春南-延吉一带。东北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空间上广泛伴有同时代的海相地层,它们是形成于弧盆体系,还是陆内裂陷是区域构造演化分歧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晚古生代火山岩的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类型,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类型,其特点是规模大、易开采、易选矿,在我国的矿产业中具有龙头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条带状铁矿重要发育区之一,华北的条带状铁矿最为丰富,既可形成在绿岩带,也发育在高级变质区,在理论与资源两个方面都引起世界同行的广泛注意。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储量最大,占世界铁矿储量和富铁矿储量的60-70%。国际上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澳
@@鄂西黄陵变辉长岩中发育蠕虫状紫苏辉石一磁铁矿后成合晶。其矿物特征是浑圆状橄榄石外围形成内外两个反应边:(l)内反应边又可分为两层,靠近橄榄石的一层是交生在一起的蠕虫状紫苏辉石一磁铁矿后成合晶,离橄榄石较远的一层由不含磁铁矿的紫苏辉石组成,与合晶中的紫苏辉石相比粒度要粗;(2)外反应边由黄褐色普通角闪石构成,与具熔蚀结构的斜长石毗连。有关蠕虫状辉石一磁铁矿后成合晶的成因,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迥异。
@@磁铁矿(Mt)与钙铁辉石(Hd)从富钙铁的橄榄石[铁橄榄石(Fa)与钙铁橄榄石(Kst),或其固态溶液]中出溶或与之共生的现象已被发现于许多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如超高压变质岩、地幔橄榄岩、侵入石炭纪火山地层的辉长岩、第三纪铁镁质浅层侵入体、碱性—过碱性侵入体、陨石与行星、历史遗留的熔渣及燃烧过的煤层残余废料堆等。尽管相关的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甚为广泛,针对上述出溶或共生现象的相平衡研究却
@@对盆地成岩过程及演化规律的研究现已成为盆地分析关注的主要内容。由于对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的复杂性,从而加大了对其研究的难度。笔者试图通过研究成岩黏土矿物的特征来讨论成岩演化的过程及其规律。泥岩和页岩的研究己证明岩石埋藏的深度是制约黏土矿物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黏土矿物真实地记录了沉积岩所经历的成岩作用和热事件,因此,可用来示踪成岩的过程。如果是含油气的盆地,还可用来示踪油气的形成
@@华南浙闽地区广泛分布燕山晚期花岗岩,许多学者对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提出了很多模型,其中一种观点是俯冲大洋板块引起岩石圈多期次伸展减薄。有些学者总结了华南内陆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与岩石圈伸展的密切关系,并初步划分出164-153Ma、146-136 Ma、129-122 Ma、109-101 Ma和97-87 Ma等五次岩石圈伸展期的花岗岩侵位事件。但是,华南不同期次岩石圈伸展引起的岩浆效应在空
@@安徽南部震旦系蓝田组碳酸盐岩直接不整合地覆盖在雷公坞组冰碛岩之上,其生物标志、化学地层和年代学证据表明它与华南其它地区陡山沱组可进行对比。蓝田组发育上下两段碳酸盐岩地层,其中下段碳酸盐岩属于Marinoan冰期之后的帽碳酸盐岩,可与华南陡山沱组下部碳酸盐岩进行对比;而上段碳酸盐岩直接覆盖在黑色页岩之上,可与陡山沱组上部碳酸盐岩进行对比。为了制约为新元古代冰期后沉积碳酸盐岩的原始同位素组成和碳酸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构造煤镜质体反射率各向异性特征的重视,人们开始从构造应力角度分析煤岩晶核的定向生长过程,煤岩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也随之展开。在国内外数次高温高压变形试验过程中发现,构造应变除了对煤岩镜质体反射率椭球体形态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实验样品产气,尤其是部分试样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突出”,“产生气体击穿钢锯片”。关于变形实验样品产气的原因,周建勋博士曾做过初
@@磷灰石作为一种副矿物广泛存在于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它也是月岩和陨石的组分之一。磷灰石是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主要载体之一。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表明:磷灰石在~13GPa和1000℃的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物之一是y-Ca3(PO4)2Ⅱ,这是正磷酸钙的高压相.Xie等2003年在随州陨石的冲击岩脉中发现了这种正磷酸钙的天然产出,并将其命名为涂氏磷钙石(Tuite)。晶体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I型金刚石晶体中可含有氮片晶(B’)。前人对其在金刚石中的赋存形式、形成条件和含量等特征,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红外吸收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等方法从物理学角度进行过研究。然而,对于作为I型金刚石晶体中的主要晶格缺陷的氮片晶出露到晶体表面所具有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与之对应的表面微细特征几乎是未知。对特定产地金刚石中氮片晶的分布及其表面微细特征的详细研究
@@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处在哈萨克斯坦一天山马蹄形造山带(Sengor&Natalin,2004)的巴尔喀什内核部位。以巴尔喀什为中心,较老的早古生代岛弧岩浆作用出现在马蹄形构造带的外环,而最年轻的晚古生代火山弧岩浆作用出现在马蹄形构造带的内环,它们都是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作用。根据古地磁研究结果,马蹄形造山带的两侧(北天山和成吉思山脉)在中泥盆世之后一晚二叠世之前发生了显著的旋转(将近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