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生物学在方剂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方剂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方剂研究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方剂的研究现状,指出系统生物学在方剂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已经获得了研究者们的广泛认同,接着阐述了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脂质组学、代谢组学)应用于方剂研究的概况.本体系的应用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规律,从而有望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医药进一步发展应用的“黑箱”问题提供契机。
其他文献
从患病率、发病因素两方面绍了帕金森病性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并指出帕金森病抑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血瘀滞所引起的。临床中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抗抑郁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目的:制定基于循证医学的《产后神志异常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方法:检索与产后神志异常诊治相关的文献,通过Delphi分级方法确定所选目标文献的推荐级别及推荐强度.参考目标文献的推荐级别及推荐强度,形成基于循证医学的《产后神志异常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结果:形成基于循证医学文献研究的《产后神志异常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草案),为制定科学实用的《产后神志异常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提供核心重要依据.
利用人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查询惊病的相关文献,依据Delphi分级系统标准、Jadad评分量表对每篇文献进行打分。以“惊病”为检索词,以具有易受惊吓、紧张害怕、惕惕然不安、闻响即惊、见人即惊避、爱居暗室,少气懒音、急躁易怒、心神不定、神志恍惚,乍惊乍喜等症状为纳入标准,共检索符合标准的临床文献117篇。在文献分级和评分之后,应用meta分析进行统计。因尚未检索到大样本的随机、双
在国内外循证指南编写的大环境下,对痴呆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利用人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查询痴呆的相关文献,依据Delphi分级系统标准、Jadad评分量表对每篇文献进行打分。然后采用Meta分析和常用的统计学指标分析文献的效应指标,并解释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异质性。为开展神志病临床指南的编制提供参考。
利用人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查询笑病的相关文献,以“笑证”、“笑病”、“善喜”、“善笑”、“笑不休”、“喜笑不休”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到笑证的文献共计34篇,其中有临床报道的为22篇。依据Delphi分级系统标准、Jadad评分量表对每篇文献进行打分。按照临床指南编写原则,采用质量在2分以上(包括2分)的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Meta分析,目前对于笑证的研究报道较少,均为个案报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肝气郁结型产后神志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肝气郁结型产后神志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逍遥散)组及对照组(利培酮)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量表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PRS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逍遥散可以显著改善肝气郁结型产后神志异常患者的精神状态.
目的:观察调经散治疗瘀血内阻型产后神志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瘀血内阻型产后神志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培酮,25例)及治疗组(调经散组,25例).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量表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PRS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经散可以显著改善瘀血内阻型产后神志异常患者的精神状态.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1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模型,针刺大鼠患侧百会透曲鬓穴;应用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ZO-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电镜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
方剂学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属于科学学位基础性研究生.传统的中医方剂学研究生教学模式正在受着现代教学模式的冲击,中医方剂学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决定了必须改革方剂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注重基础理论、经典课程思维的培养、科研方式的熏陶、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双导师制等多元化立体式的综合培养模式是未来现代化方剂学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这种精英模式具有中国特色,希望这种模式培养的方剂学研究生在高层次应用型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配伍是中药发挥药效的关键.代谢组学的系统论方法与中医药理论的整体现具有相似的属性,为阐释其配伍规律提供了可能.本文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中药配伍后的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有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变化规律和复方安全性,为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