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建设打造电气信息类名牌专业

来源 :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r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在电气信息类名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特色教材建设上取得的成功经验,侧重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与特色教材建设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他文献
介绍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面向水电行业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水电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等几个主要阶段,结合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研究及改革项目建设,提出并成功地实践了一套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基础扎实、专业口径拓宽、实践能力增强的水电特色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人
本文探讨了21世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整合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是培养高质量工程应用人才的基础;改革教学方法、强化综合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关键。
本文对电气工程专业关于创新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提出了本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适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分层次、分方向”的特色培养模式,重点介绍了增加本科毕业证书附加等级标识管理环节及开设专业培训课堂的改革建设思路与方案。
根据我校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文理交融、学科交叉的优势,提出了以知识掌握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提高为目标,科学精神为核心,全面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特色的“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人才培养的成果说明了该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地方综合性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能力培养的核心应定位为学习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学习能力是基础,工程能力是前提,创新能力是动力,创业能力是目标的理念,通过阐述综合能力培养的思路与做法,明确了坚持实践教学通识教育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强调了坚持目标管理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探讨了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
本文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定位下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教育理念、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
本文针对少学时“PLC原理与应用”课程,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教学设计方面的体会,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捧、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训及网络学堂建设等。
本文在总结作者近年来从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会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电力电子双语教学的特征。论述了从课程选择的指导、教学内容的确定、语言运用的安排、教材的选用和编写、考试内容及方式等多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通过调查问卷及考试结果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针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多媒体辅助“电工与电子技术”非电类专业课堂教学在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解释抽象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优势。并结合教学实践,给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建议和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