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窦(桥弓穴)手法干预治疗高血压病浅析

来源 :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述高血压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介绍颈动脉窦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及其相关临床研究。对已开展手法作用颈动脉窦使血压降低的可能机制进行分析整理,开展手法作用于颈动脉窦(桥弓穴)的降压机制研究,揭示手法降压的机理,为手法降压的临床运用提供更为充分的科学依据,实现手法作用颈动脉窦(桥弓穴)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运动点是指肌肉中神经末梢集中的地方,也是兴奋性最高的部位,在运动点用最弱的电流刺激体表能引起被刺激肌肉的最大收缩。由此设想,针刺运动点并予脉冲电刺激,可能会取得优于非运动点的经络穴位的疗效。目的:客观评价针刺截瘫患者双下肢肌肉运动点与非运动点的经络穴位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该病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针刺治疗新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4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康复训练对地震后板房区膝骨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44例、对照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44例,生存质量测量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计简表,两组均观察并记录了治疗前及治疗20次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生存质量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85.4%),P>0.05。结论:温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西医综合疗法与单纯西药综合疗法对突聋患者不同频率听力损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28例(32只患耳)和西药组30例(34只患耳),针药组采用电针配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电针主穴选择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西医疗法使用扩血管药物、促进神经功能药物、缓解内耳水肿药物和高压氧治疗综合治疗;西药组单纯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1、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分期治疗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力争为临床提供既能提高疗效,又可以方便快捷节省医疗成本的颈椎病康复治疗方案。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我科采用三期论治原则,根据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协作组(康复)推荐的方案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三个阶段进行治疗。急性期应以颈托保护制动,防止因过度活动引起的损伤加重;头晕症状明显者,卧床休息,可口服敏使朗等对症治疗;上肢神经根
会议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也称为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药物治疗该病效果欠佳,而采用复位手法纠正紊乱的胸椎小关节尤其重要。运用电针配合牵拉掌按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急性期42例,经手法治疗1-2次后症状体征消失;慢性期11例经手法治疗2-4次后症状体征消失7例,好转4例,没有无效者。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患者虽无明显不适,但其影响容貌,有碍美观,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压力,而且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失眠、心烦易怒等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给患者的生活及精神方面带来诸多烦恼和痛苦,严重者可影响工作与生活。目前对于黄褐斑的治疗方法繁多,但疗效满意且持久者仍较少,而且复发率极高。用中药“美容消斑液”穴位离子导入配合面部微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等,引起的以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症状主要为腰部及下肢疼痛和/或麻木,早期主要以疼痛症状多见,后期疼痛症状缓解后部分患者表现为下肢麻木,多为单侧。对火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遗留下肢麻木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 经两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火针+电针组):治愈16例,显效11例,有效6,无效3
老年性瘙痒症一般无原发皮疹,可见抓痕、血痂和皮肤肥厚等继发性损害,瘙痒以躯干和下肢为主,最初瘙痒可局限于一处,逐渐扩展可至全身,瘙痒常呈阵发性,尤以夜间为主。本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皮部滚针对皮肤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皮部理论和皮肤免疫的关联性。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n=7)和滚针组(n=7)。对模型组及滚针组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D-半乳糖,以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滚针组动物施行滚针治疗是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从肺俞穴至肾俞穴,由上而下顺经脉循行滚动,治疗每日1次,4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CH)检测皮肤细胞中IL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指患者具有消化系统病症表现,经内镜、生化、影像学检查等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无法用解剖、生化、组织学来解释消化道症状的疾病。近年来,脑肠互动(Brain一Gut Interaction)成为FGIDs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证实,脑肠轴(Brain一Gut Axis)功能失调是FGIDs发病的重要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