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南繁水稻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技术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植保科技奖颁奖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繁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和最开放的农业科技试验基地.水稻是最早进行南繁的作物之一.水稻稻瘟病是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的具有毁灭性的最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稻谷的质量和产量,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科学准确地鉴定与评价品种的抗病性是基础,通过此项技术,直接反映水稻品种的抗性类型,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安全保障,为品种的选育和布局以及病害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随着近年来吉林省水稻品种南繁现象的盛行,南繁加代当季的水稻品种一直没有进行抗瘟性鉴定,缺少世代持续性的抗性评价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因此对吉林省南繁水稻品种(系)进行抗瘟性鉴定,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初次探讨“菌种北育,南繁抗鉴”的方法,并获得成功,同时对吉林省部分南繁水稻材料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对231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人工接菌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整体抗病率为17.74%,除去75份近等基因系外的抗病率为23.72%,吉林省南繁的育种材料抗性水平总体表现不是很好.而持有Pi40标记的吉粳88的近等基因系的材料中,抗病率仅为5.33%,究其原因,无外乎与近年来吉粳88在吉林省的种植面积和年限有关.因此,笔者建议,目前育种上应尽量选择具有抗病血缘的亲本材料,要广泛收集抗病资源或亲本,使育成品种的抗病基因遗传背景多样化,合理布局、合理轮换,降低稻瘟病的流行速度和强度.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南北方鉴定结果的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南北方苗期接种抗鉴吻合度可达91.67%.也就是说,南北方的苗期接种鉴定都是可以应用的.
其他文献
农林产业扶贫是产业发展脱贫的重要内容.临城县绿岭核桃产业以“五统一、一回收”为利益联结方式,在长期的脱贫攻坚战中绿岭也逐步探索出一条科技支撑、示范带动、深加工推动和市场拉动“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户依托绿岭平台实现从业、就业、创业,实现稳定脱贫,并走上低成本、高收益、零风险的脱贫之路.
针对农业精准扶贫工作,论述了农业精准扶贫的当前形式,指出了农业精准扶贫重视产业扶贫、开拓思想、企业带动、科技培训等工作重点和体会,提出了看准主导产业、扶持企业、技术扶贫等工作建议.
河北省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宜中药材的生长与栽培,是多种传统中药材的产区,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区位、资源、加工、市场等优势.本文阐述了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同时结合当前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对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进行了重点分析,预测了产业扶贫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就防范和化解风险提出了意见建议.
本文立足阜平县自然资源、产业现状、科技水平、政府支持等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县域大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为阜平县大枣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为探究施用生防菌和复播青贮玉米的农业措施对瓜列当(Phelipanche aegypiaca Pers.)及其寄主加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穴盘试验和遮雨棚盆栽试验,将放线菌淡紫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enissocaesilis,509),真菌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CF3)和放线菌密旋
为推进“农药零增长、防控源污染”行动,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在前些年创建水稻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的基础上,继续践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采取印发技术意见、制定推进方案、公开组织申报、严肃公正评审、规范组织实施和现场观摩提升的做法,推进千公顷水稻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取得了水稻增产增效、组织发展壮大、发挥引领作用、农药减量提效的成效,吹奏着绿色发展的凯歌.
本试验旨在测试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复配农药对二点委夜蛾的防虫效果.试验将农药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按3种比例复配,以及几种常用种衣剂分别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田间播种,待玉米出苗后接种二点委夜蛾幼虫,在接种后第3天、7天、14天时调查植株为害程度.调查发现,溴氰虫酰胺/噻虫嗪各处理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其中2号配比为最佳推荐比例.
燕麦(Aven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主要在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种植.近年来,在燕麦主产区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燕麦叶斑病为害严重,且具有发病范围广、时间长的特点.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品种、播期、密度、施肥及灌水量等不同栽培条件下燕麦叶斑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是影响该病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且连续3年的测定结果趋势一致.利用不同杀菌剂进行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各供试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群体的无毒基因型及其频率分布是有效利用抗病品种进行稻瘟病防治的关键。为了明确我国南方稻区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k的基因型及其空间分布,本研究选取了分离自我国南方稻区的483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提取各菌株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采用Avr-pik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显示,含有单个或纯合多拷贝Avr-pik的样品共165个
通过空气传播的分生孢子是水稻稻瘟病发生和流行的初侵染源和再侵染源,了解稻瘟病菌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的梯度对于理解稻瘟病的流行和制定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室内风洞模拟,分析了稻瘟菌正常野生型和孢子形态突变型菌株的分生孢子在4m/s、6m/s、8m/s风速下沿水平和垂直方向飞散的密度梯度。初步结果显示:在水平方向上,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递减,此梯度可以用负幂函数模型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