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海陆过渡带下地壳高速层的识别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OBS2006-3地震剖面的横波结构研究结果,运用地球物理方法,识别了洋壳过渡带处的下地壳高速层,并对其展布、物质组成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高速层和正常地壳的地震波速度梯度不同,正常地壳具有高的速度梯度,而在高速层内,速度梯度低;同时,来自Moho面的反射震相存在与否也是确定高速层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2009年6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苏东海洋经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下简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围绕“区域海洋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跨越发展及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积极影响”这一主题,以苏东海洋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制订,并在实施中初战告捷,使原本是“投资洼地”变为现在的“创业高地”这一活生生的事实为依据,作一阐述,以期进一步推
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不仅涵盖了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及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资源性战略新兴产业领域,还包括海洋工程、海洋装备、海洋信息技术及海洋科技服务等资源开发基础支撑性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也是推动我国由陆地走向海洋,实现海洋经济强国梦想的根基。要想实现海洋经济大国向海洋经济强国的转变不仅表现在海洋经济规模的持续稳定
在当今地震采集过程中,可控震源采集特别是可控震源滑动扫描采集的高效率成为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重要的采集方式.在滑动扫描过程中产生的谐波严重的影响了地震资料的质量.根据滑动扫描数据本身的特点,这里对传统的谐波压制方法进行改进整合,利用纯相移滤波以及褶积滤波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滑动扫描资料中的谐波干扰,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有效信号.地面力信号包含有效信号(基波)与谐波部分.首先把基波与谐波分离开,然后利用
双侧向测井是电法测井中常用的一种,为了准确得到地层的真实电阻率,需要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电法测井仪器.而要设计出这样的电法测井仪器,就要了解双侧向测并仪器对实际测井的视电阻率响应特征.由于该仪器结构较为复杂,即便对最简单的地层模型,其响应也没有解析解.因此只能采用数值的方法来模拟实际的仪器响应,进而优化设计相关电法测井仪器的结构,比如仪器的长短、电极系的几何尺寸等等.另外,正演模拟结果对测井的校正工
深水地震多次波与一次有效反射波的叠加,影响了深水地震构造解释成果的可靠性,目的层反射与各种多次波的叠合使得有效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发生畸变,从而大大降低了油藏描述和油气预测的精度,成为目前海洋高精度地震勘探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压制多次波的方法总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寻找一次波与多次波特征和性质的差异来压制多次波,比较典型的方法有根据周期差异的预测反褶积,根据动较时差的Radon变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磁场源位置估计的扩展倾角梯度法,即结合Nabighian的扩展欧拉反褶积法和Salem的倾角梯度法,推导出磁异常希尔伯特变换X分量的倾角梯度方程和Y分量的倾角梯度方程,综合求解磁异常的常规倾角梯度方程、磁异常希尔伯特变换X分量的倾角梯度方程和Y分量的倾角梯度方程来解释异常源的位置。
地震预警技术作为地震监测的新技术、震灾预防的新手段,已经在日本、美国、墨西哥、土耳其、意大利、瑞典、罗马尼亚、中国台湾多个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引起重视并得到应用.本文通过科学研究,发展了一套实时确定预警地震动态定位的软件系统,利用山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历史地震进行了方法检验,结果表明:①对网内地震在最大限度的提高地震定位时效性的同时,定位精度也得到足够保证;②对网外地震或深源地震定位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南黄海地区进行地质取样和浅地层剖面测量,并结合前人在调查区取得的成果,进行南黄海海域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根据声学特征所反映的地震相,利用反射波组的振幅、频率、连续性、波形和反射形态的相对变化,结合测深、海底地质取样和钻探资料,应用地震地层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以识别出调查区各种环境地质要素,总结出它们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
针对航磁数据测量特点进行的高度改正通常称为"调平",属于典型的数学"调平"手段,利用测线与切割线测量得到的交叉点数据的评价与分析来实现高度改正,达到减少高差造成的观测数据的扭曲现象.磁测精度、定位和测高精度均大幅度提高,服务于勘探的飞行高度要求离地面不能太大,这样,传统的"调平"方法误差较大,特别是在中高山区造成飞行面高差起伏大,上述数学"调平"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对航磁数据(包括高程数据)网格化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动力学变化问题,包括考虑冰后期反弹变形的影响和GRACE数据的计算结果。证明了青藏高原的变形以构造运动为主,而地表面变形的影响也必须合理的加以改正,考虑冰后期反弹影响后的青藏高原动力学变化结果更为合理。最后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每年以约1mm的速度隆起,在考虑了地表面垂直位移和风化流失的影响后,重力仍然呈现减小现象,表明地球内部质量减少,根据地壳均衡理论得知,地壳下界面(莫霍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