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7神经移位重建双下肢功能的远期随访及术式探讨

来源 :第八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国际显微外科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e594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报告颈7神经根移位重建双下肢功能的远期随访结果,探讨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方法:对14例接受颈7神经根移位、通过长段坐骨神经桥接,重建双下肢部分功能的截瘫病人进行长期随访总结,结合8例尸体的马尾神经在脊髓圆锥处的排列规律观察,以及L1-S3马尾神经前支、胫神经远端有髓纤维计数,颈7至股神经路径和颈7至腰1椎管路径长度测量. 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了3.5-7年的随访,接受一期手术的14例病人移位神经经1-1.5年再生至臀部.接受二期手术的2例病人,经2-3年伸膝肌力达4+、4级,股内侧、膝内侧、小腿内侧感觉部分恢复,但不能完成屈髋动作.接受三期手术的1病人尚没有随访结果:.腰1段脊髓圆锥处马尾神经排列规律,可通过腰1段有限椎板切除确定L1-S3马尾神经.颈7至腰1椎管路径长度较颈7至股神经路径长度短,胫神经远端有髓纤维计数大于L1-S3马尾神经前支有髓纤维计数. 结论:颈7神经可作为修复下肢功能的动力神经,周围神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吻合血管的坐骨神经移植作为桥接神经、经颈7至腰1段椎管内路径吻合术式重建下肢功能,具有简化手术、缩短桥接神经长度、充分利用移植神经的优点.
其他文献
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是一群主要由胃肠道黏液细胞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在黏膜修复和重建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结构功能、遗传学改变等分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近20余年来的研究热点.TFF在肠型胃癌中表达降低甚至缺失,在弥漫型胃癌中却高表达.TFF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涉及肿瘤抑制、促进肿瘤侵袭浸润以及促癌又抑癌双重机制.通过对TFF在胃
50年代,日本首先胃双重气对比间接摄影的方法,进行胃癌的普查,取得了一定成绩,耗资大近年受检人群也日趋减少.本研究以PGⅠ,Ⅱ, Ⅰ/Ⅱ比值做为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再胃镜活检的二步法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检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稳定筛查胃癌的例数较原方法检出率皆较高,对早期癌的检出率达90%,PG Ⅰ/Ⅱ值更有意义.
追溯外科学的发展历史,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病手段最早是简单的切除,例如将有病的乳腺切除后用烧红的烙铁止血;以后出现了一些简单的修复手术,如肠吻合,皮肤缝合等.对于组织缺损虽然也有一些修复手术,如植骨术,植皮术等,但没有明显进展.真正意义上的组织移植/移位手术最早出现在19世纪后期,但以各种邻近组织的带蒂移位手术为主,如整形外科常用的推进皮瓣,旋转皮瓣等.直到上世纪60年代,开展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研究之后
全臂丛根性撕裂伤是最严重的损伤,目前还是用臂丛外的神经移位手术比较可靠.顾玉东院士建议用5组神经移位是非常有创新的建议.近年还有三项进展:即健侧颈7神经根通过颈椎前食管后方的通道直接移至患侧,能与撕脱的臂丛神经直接缝合,缩短其距离,有利于健侧颈7神经根的充分利用;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股薄肌移植,重建了前臂长屈肌;用MRI和CTM能早期诊断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包括颈髓移位,神经根前、后支充盈缺损,假性硬膜
目的:通过对四肢严重创伤的治疗方法回顾总结,探索理想治疗方法.方法:73例四肢严重粉碎性骨折或骨缺损、主要血管神经损伤、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根据伤情及创区污染程度进行分型,选择带有骨、肌腱等组合组织或组合皮瓣Ⅰ期修复伤肢多种组织缺损;或采用分期组织移植方式修复重建.结果:73例毁损伤肢经上述方法处理.69例成功,4例失败,其中54例随访2~4年,功能优良率为79.6%.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
目的:研究数字化技术在皮瓣设计与可视化中的应用.方法:明胶一氧化铅混悬液的灌注新鲜成人下肢标本1具,行连续螺旋CT扫描,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应用Amira3.1、Geomagic Studio 5.0和RapidForm2004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和足背动脉皮瓣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各自的解剖学结构特点.结论:重建的图像可以
目的:探索股骨头不同部位的缺血性坏死对其生物力学影响,及不同骨瓣转移后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改变,指导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法:1.取新鲜人体股骨上段标本,利用Ansys-5.7大型计算机软件建立股骨上段三维有限元异物同构模型,模拟股骨头内不同部位直径1cm的坏死及囊性变.施加三种不同载荷,分析股骨头内应力分布情况及应力/强度比值,预测股骨头塌陷的危险性:2.选取一例单侧股骨头坏死FicatⅢ患者
自1985年开始,在腕关节机能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的治疗晚期Kienbock病的治疗方法.即头状骨移位替代月骨术.该术式采用切除坏死、碎裂的月骨,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重建桡腕关节.至2001年临床应用该术式治疗30例晚期Kienbock病,经2~16年随访,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功能及握力均保持在健侧的80%以上,全部恢复原有工作.带蒂头状骨移位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良好方法:之一
目的:采用皮瓣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骨运输术修复骨缺损,探讨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及大段骨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2例,受伤到治疗的时间为1.3小时~2年.小腿皮肤缺损面积5×12cm~12×23cm,胫骨缺损长度5~21 cm.骨缺损部位:胫骨中上段5例,胫骨中下段7例.合并胫前血管损伤3例,胫后血管损伤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组织缺损7例,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5例,骨缺损采用骨运输术治
目的:评价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观察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的组织学变化. 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对11例周围神经损伤缺损的患者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对所用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7名患者术后功能有恢复;组织学显示:去细胞神经中无任何细胞成分,髓鞘及轴突消失,神经干呈现网管柱状结构,神经基底膜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