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例TB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脑脊液生化及细胞形态学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30例患儿以发热起病者28例(93.33%),伴呕吐者20例(66.67%),伴头痛者(3岁以上)15例(78.95%);脑膜刺激征阳性者13例(43.33%),意识障碍者10例(33.33%),抽搐者15例(50.00%),眼动障碍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 210008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例TB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脑脊液生化及细胞形态学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30例患儿以发热起病者28例(93.33%),伴呕吐者20例(66.67%),伴头痛者(3岁以上)15例(78.95%);脑膜刺激征阳性者13例(43.33%),意识障碍者10例(33.33%),抽搐者15例(50.00%),眼动障碍者4例(13.33%),偏瘫者2例(6.67%).急性起病(<2w)者12例(40.00%),亚急性起病(2-4w)者15例(50.00%),慢性起病(>4w)者3例(10%).有明确结核接触史者14例(46.67%),11例为患儿家庭成员,3例为亲密邻居;PPD阴性、阳性、中度阳性及强阳性者分别为15例(50.00%)、6例(20.00%)、8例(26.67%)、1例(3.33%).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外结核灶者12例(40.00%);头颅CT检查者22例,异常者19例(86.36%),直接行头颅MRI检查者8例,异常者7例(87.50% );脑脊液γ-干扰素升高者17例(56.67%);脑脊液结核杆菌DNA阳性2例(6.67%);抗结核杆菌抗体阳性1例(3.33%)。抗结核治疗前脑脊液蛋白定量水平升高(>0.45 g/L )者27例(90.00%),氯化物水平降低者22例(73.33%),葡萄糖水平降低者19例(63.33%);治疗2w后脑脊液蛋白定量,葡萄糖、氯化物水平及白细胞总数较治疗前改善明显,4w-8w期间以上指标改善不明显,部分病例甚至恶化,但12w后以上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儿童T日M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结核接触史、颅外结核病灶、脑脊液γ-干扰素检测及头颅CT或MRI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辅助价值;经抗结核治疗短期内脑脊液生化及细胞学改善缓慢,不能单纯据此评估TBM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52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s)患儿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思路提供依据与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11月在医院儿科普通病房住院的临床诊断或临床拟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52例儿童,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纳入患儿共52例,年龄最大3岁11个月,最小1个月,年龄分布:婴儿(28天~1岁)
手足口病近年来在中国暴发和流行,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是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病原,但是关于EV71感染和CoxA16感染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特点目前尚没有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针对2010年5月-2012年12月山东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系统比较EV71感染和CoxA16感染患儿的T淋
目的:探讨用HCMVAD169病毒株建立小鼠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BALB/c系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病毒感染组、免疫抑制病毒感染组、正常对照组,病毒接种途径为腹腔注射.观察动物的变化,取各组小鼠全血分离有核细胞,用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CMVpp65早期抗原,以病理学方法检测动物组织器官的损伤特点.结果:接种了病毒的二组小鼠都出现了明显体重不增、皮毛稀松、生长迟缓等病症,肺、肠、涎腺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两个非结构蛋白NS1和NS2被通过阻断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通路,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基因家族可以通过其负反馈机制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继而抑制干扰素的生成.本研究构建表达质粒NS1转染至A549细胞后观察其对上皮细胞内SOCS基因的调节作用.构建稳定的RSV-NS1(富含GC)表达质粒;(1)在建立瞬时表达细胞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医院儿科病房4年内1283例肺炎患儿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4623例未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肺炎患儿进行对比.结果: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为21.72%,3岁以内的婴幼儿、联用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用药时间长、病情危重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湿疹患儿粪便中肠道菌群的主要组成成分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变化,探讨肠道菌群在婴幼儿湿疹等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7例年龄在2月~2岁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湿疹的婴幼儿粪便标本,收集3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婴幼儿的粪便标本作为对照组,提取粪便标本中细菌的DNA,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婴幼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
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湿疹患儿和正常儿童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的结构分析,研究湿疹患儿和正常儿童肠道菌群的差异性.收集10例年龄在2月~2岁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湿疹并具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婴幼儿的粪便标本,另收集1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婴幼儿的粪便标本作为对照组,提取粪便中细菌的DNA,进行PCR扩增后,对16S rRNA基因的V1-V3区进行454高通量测序,得到两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