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致病性大肠杆菌1型菌毛fimH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4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型菌毛是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为一种蛋白质突起,由fimA及fimH亚单位构成,其中fimA蛋白为菌毛结构成分的主体,占99%,fimH蛋白被认为与大肠杆菌的粘附有关。国外有研究表明,fimH基因处于1型菌毛基因的末端,是主要的黏附素和起血凝作用的基因。研究表明,fimH基因与鸡大肠杆菌毒力有密切的相关性,所编码的蛋白是黏附和致病作用的关键一步。为弄清fimH基因序列、变异情况以及fimH蛋白等,本实验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MG10(011),GL7(O78)及YR10(O18)为研究对象,进行fimH基因克隆与序列测定,并预测、分析fim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亲水性、抗原性,以期为fimH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Mosmann建立的MTT比色分析法具有简便、迅速、准确、安全价廉等特点,已经在生物学和医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中用于检测细胞毒性、细胞活性和细胞转化试验.但在应用于测定鸡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报道较少.本试验旨在对鸡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的最佳条件进行摸索,为今后鸡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提供方法和手段.
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不断发展,畜禽疾病成为养殖业的主要问题。禽病中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给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常见多发的禽病有鸡白痢、禽霍乱、传染性鼻炎及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由于养殖水平的差异和一些不合理的治疗方法,导致一些养禽专业户超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其效果不但不理想,而且给产蛋禽带来较大副作用,使禽的产蛋率下降后难以恢复。因此一些养禽专业户的养禽场爆发疾病
近几年,从商品肉鸡禽流感免疫后抗体监测结果看,鸡群禽流感(H5亚型Re-1株)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合格率较低,仅为10%-20%,有的甚至达到零。基于上述情况,为北京市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试验依据,由市兽医总站牵头,联合昌平、怀柔等区县兽医站、华都公司的相关人员开展了商品肉鸡禽流感H5亚型Re-1株免疫效果监测评定试验。首次免疫时间定在1日龄或5日龄,第二次免疫时定在12或14日龄;使用
鹅艾美球虫(Eimeria anseris)是公认的寄生于家鹅的数种球虫之一,对鹅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且致病力强弱取决于虫株[1],在我国江苏、安徽等地较为常见[2,3].本文就分离于江苏高邮市的鹅艾美球虫纯种株对雏鹅的致病性及病理学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以三株不同种属的流感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人流感A/Puerto RicoJB/34(H1N1)、禽流A/chicken/Guangdong/126/2002(H9N2)和猪流感习swine/He-bei/1/2005(H3N2)。对分离株H9N2和H3N2进行鉴定分析后,运用死毒一活毒鸡胚重组技术,获得了三株表面抗原HA和NA分别来自灭活的人、禽、猪流感亲本毒株,而6个内部基因则来自
巨型艾美球虫(Eimeria maxima)是鸡球虫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在鸡的7种球虫中巨型艾美球虫的抗原变异最显著,有时可因虫株的地域差异而导致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失败.为此,本文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在免疫原性上显著不同的巨型艾美球虫上海株与南通株孢子囊的消减cDNA文库,并对构建的文库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索球虫株间抗原差异形成的机制或球虫的分子演化规律奠定基础.
志贺菌属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志贺菌耐药日趋严重,部分地区菌株己呈多重耐药,故须根据所在地区当前细菌耐药情况选用抗菌药物.本研究以鸡鲍氏志贺菌分离株和人鲍氏志贺菌(B)、人福氏志贺菌(F)为研究对象,分析志贺菌对临床常用12种药物,包括喹诺酮类及其它抗菌素药物的耐药情况,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耐药基因,并就其QRDR区域序列基因突变与喹诺酮耐药的关系进行分析,
鸡毒支原体(MG)是目前养鸡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种支原体,尽管其结构非常简单,但其却可引起鸡的呼吸道疾病、导致产蛋量下降和饲料转换率降低、屠宰废弃率增加,以及治疗成本增加等问题,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MG的控制情况,分析了为使MG免疫的效果得到保障,采用MG疫苗免疫前需注意的问题,并就选择疫苗上,对灭活苗和活苗进行了论述,最后具体叙述了禽必利MG 6/85疫苗及其应用。
在《鸡毒支原体的控制与禽必利(R)MG6/85》一文中,已简要提及MG免疫效果的血清学监控内容,本文我们将对有关MG检测的目的进行探讨,并对MG的各种血清学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禽必利(R)MG 6/85疫苗的有效使用、免疫效果跟踪进行讨论,以期达到对MG的有效控制.
鸡毒支原体(MG)感染是危害全球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不仅在产蛋鸡群中流行,也广泛存在于商品肉鸡。除引起呼吸道疾病症状外,MG感染还导致雏鸡成活率低,生长迟缓,增重减慢,饲料转换率和种蛋孵化率降低,肉鸡屠宰废弃率及胴体等级降低,蛋鸡产蛋率下降,并可使一个存栏1000只蛋鸡的鸡场少产5000~12000枚蛋,从而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而在欧美各国得到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控制该病,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