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军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工作介入的伦理思考2012年民政部(优抚医疗)立项课题

来源 :第十八届北方精神医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gsmall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常面临诸如保密、知情同意、案主自决等伦理困境.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伦理困境时以保护生命、患者利益优先和医学人道主义原则为指导,做出符合伦理和服务对象利益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沈阳市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对患者康复的预期水平,了解照料者对患者疾病康复预期水平与精神疾病复发产生之间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市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调查患者405名,及其照料者402名.调查患者和其主要的照料者的一般信息,照料者对患者精神疾病康复的预期程度和患者的复发次数、病程.分析患者照料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预期与发病次数的相关性.结果:照料者对疾病康复的预期与复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精神疾病患者便秘的疗效,为此疗法应用于改善精神科患者便秘症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调查本院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便秘情况,选取76例持续便秘6个月以上,且应用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经过30天的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维持精神科药物治疗,同时停用原有的便秘治疗方法,仅给予为期30天的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番泻叶治疗.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便秘程度、排便间隔、精神科药物用
目的:探讨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残留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及残留症状与治疗时间、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7月中国11家医院门诊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患者1503例,应用QIDS量表分为残留症状组和无残留症状组,比较残留抑郁症状及不同治疗时间、治疗方式的性别差异.结果:女性残留症状患者复发比例相对较高(x2=6.9604,P=0.0083).男性残留症状总分、条目"感觉沮丧"、"注
从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社会心理因素方面探讨抑郁症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年龄偏大、首发年龄偏小、抑郁症状严重、经历更多负性生活事件、主观社会支持越高的抑郁症患者更有可能伴发睡眠障碍。
睡眠对于保证机体健康、维持内稳态功能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睡眠时间短、易醒或者睡眠质量下降都可能干扰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或者影响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对疾病的发展过程及转归产生影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这两种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存在关联。失眠常常是代偿失调或者疾病复发的前驱症状之一。病情稳定或者服药治疗的病人仍然可能存在睡眠紊乱,有可能是药物治疗本身所导致或加重的,(一些抗抑郁或抗精神病的药物对褪黑素能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前往我院住院治疗并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前往我院住院治疗并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人5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的MOAS评分及BPR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的BPRS评分、SDSS评分及SQL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能改善病人社会功能及精
抑郁症被认为是第二大的精神疾病,且患者正在逐年增加.根据厚生劳动省的调查,1996年有20万7千人抑郁症患者,2008年增加至70万4千人,和1996年比较增加了3.4倍.从这项调查可以看出对抑郁症的对策需要抓紧进行.对抑郁症各种各样的研究正在进中,近几年从人际关系开始对抑郁症机制的研究在增加(例:丹野2001).根据joiner(1992)的研究,他人在爱情或人际关系上委婉的请求,被拒绝时抑郁症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训练对我市康复期优抚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巡诊的康复期优抚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药物自我处置训练.观察比较两组社会功能缺陷和服药依从性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训练6个月和随访6个月时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
目的:研究有效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诊治的120例精神疾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操作,观察组的60例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效沟通,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以及实施15d护理操作后的精神评定量表(BPRS)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操作前BPR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经过护理操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