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工作坊模式在急诊室呼吸机护理培训的效果研究

来源 :2015年浙江省门急诊护理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1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急诊室呼吸机护理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急诊室参培的1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和操作考核比较两组参培人员的培训效果,并调查实验组参培人员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参培人员培训结束时及培训结束1个后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参培人员对工作坊教学模式评价较高.结论:急诊科护士进行呼吸机培训具有较强的必要性,而通过工作坊培训模式能较好地提高培训效果,增强参培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护理培训中的实用性较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手机拍摄健康教育资料相结合在门诊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2月下旬始在传统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增加让每个患儿家属手机拍摄墙上、雾化器上雾化吸入健康宣教资料保存并学习,并一对一口头宣教,对比观察2015年2月上旬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雾化吸入治疗体位正确性、雾化吸入注意事项掌握、雾化器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手机拍摄健康教育资料后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雾化吸
总结2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行孕囊注射甲氨蝶呤(MTX)联合B超介导下刮宫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杀胚药物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刮宫术的护理和出院指导.28例治疗均获成功,保留了生育功能,无肝功能损害.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顽固性室颤急救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室颤,发生心脏停搏。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立刻行心肺复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同时快速识别室颤,进行电除颤,并且医护人员进行定位配合抢救提高抢救效率是治疗的关键。该患者行高质量心肺复苏,前后共除颤13次,抢救成功后送至DSA行PCI,最终康复出院。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执行正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对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执行正确率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执行正确率由原来的59.03%提高到91.61%,改善效果显著.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值得推广.
目的:了解EICU实习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分析低洗手依从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通过对132名实习生手卫生行为进行隐蔽性调查,不定时考核,对存在问题及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实习护士洗手依从性不高,在各项操作前洗手依从性明显低于操作后;且在脱手套后洗手执行率最低。结论: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EICU实习护士手卫生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目的:总结临床产科护理工作中所面对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有效的防御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在2013年中所收治的18例出现过小安全因素的产妇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不安全因素,并对应设计对应的解决方法与防御措施.结果:发现产科护理中容易出现的不安全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护患之间的沟通不充分占33.3%,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缺失占27.7%,医护人员自身的危险问题占22.2%,孕产妇自身具有的危险问题占66.6
目的: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基于标准化交接模型与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设计《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于2014年6月-12月,在急诊科应用.然后,分别比较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对交接单的满意度以及有关急诊转运过程引发的投诉率.结果:急诊科护士对交接单的总体满意度由原先的65.22%上升至95.65%,病房护士也由原先的68.33%上升到90%.而且,投诉率与去年同期(2013年6-12月)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41例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物理刺激疗法(主要是迷走神经兴奋法)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35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1例转复过程中发生心跳骤停,2例为复律后反复发作,2例患者无效,转复率为90.2%.结论:合理的治疗并配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避免
通过阐述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包括护理理念的转变,环境的改变,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心理素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护理中的意义,从而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的社会效应;结合急诊儿科的特点,阐述人性化护理应用的必要性。
目的:本文介绍了我院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与效果,为医院加强门诊管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