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吸毒成瘾人员膳食结构调查研究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吸毒成瘾人员的膳食结构,为改进相关政策、指导吸毒成瘾人员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为普查,选取某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膳食调查.结果:上海地区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吸毒成瘾人员对谷物薯类及杂豆、畜禽肉类和盐的摄入明显偏高,分别占《200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量上限的132.00%、195.63%和197.50%.而水果类、鱼虾类、奶类及奶制品和油的摄入明显不足,仅占建议量下限的15.14%、21.15%、0%和33.76%.蔬菜类、蛋类和大豆类及坚果的摄入量较为适宜.结论:上海地区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吸毒成瘾人员的膳食结构在总体上与普通人群接近,但与中国营养学会所推荐的膳食结构还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其他文献
禁毒工作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大事业,从毒品的高发地区云南至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类型的吸毒人员。近几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禁毒委的全力支持和打击下,禁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新型毒品的不断蔓延,面对日益严峻的禁毒形势,我国的禁毒工作再一次面临严重挑战,吸毒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然而成功戒毒的人数却寥寥无几。近几年通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提高了我国的戒毒质量。让那些吸毒人员回归社会,走上正途。
目的:探讨七宝地区吸毒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七宝地区2013年至2015年吸毒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健康干预前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干预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部分性行为态度和方式有所改善,结论:吸毒人群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对其进
人体的身体成分是衡量体质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诱发某些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外界常常通过检测身体成分各指标变化情况来确定人体的健康状况。本文依据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等理论知识,并根据戒毒人员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体成分测试结果,设计戒毒人员健心康复操运动处方对戒毒人员进行身体成分康复干预,检测干预前后戒毒人员体成分变化情况,验证健心康复操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目的:对戒毒康复学员进行假期防复吸特别干预,以减少复吸发生,探索科学、实用、有效的戒毒康复模式。方法:对戒毒康复所290例戒毒康复一年以上学员的操守情况进行跟踪回访,观察假期特别防复吸干预方法对操守情况的影响。研究包括,节假日前对所有学员进行毒品危害的再教育和防复吸的辅导,节假日后进行包括尿毒理的全身检查。对进行系统康复一年以内(对照组)和一年以上(观察组)两组学员回归社会后的操守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在当今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倘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指引,人很容易误人歧途,吸毒则是其中最极端的表现形式。要治理吸毒这种社会现象,不仅要做好对吸毒行为的防治工作,还有做好完善接纳吸毒人员机构的社会工作。
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如何助力服务对象坚持改变,即坚持戒毒是社区戒毒康复常会面临的核心挑战。实践表明,外力强制下的改变大多维系一时,坚持戒毒的关键是服务对象自己是否有自主、自愿改变的动机。在本案例实践中尝试引入动机访谈方法、助人自助的理念,基于建立良好的专业互动关系,针对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和问题,合作探索维系自主改变动机的有效方法,助力服务对象坚持戒毒,促进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本文以新华强戒所建设戒毒人员"绿色回归家园"工作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回归社会戒毒人员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从回归家园回归社会与直接从戒毒所回归社会的结果对比,探索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对接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关于我国戒毒康复体系中的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以及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文化是软实力,是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孕育一种专门的药物滥用预防与戒治文化,它来自于社会文化,并由社会文化元素整合创新而成,发挥其独特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工作习惯培育职业文化,让药物滥用成瘾患者熟悉现代职场,成为一个合格的职员;学习习惯培养自律、知识、专业和智慧文化;生活习惯培养浸润广播、影视、报刊、杂志、书籍和演艺等主流文化;药物滥用预防与戒治社区文化建设,药物滥用成瘾患者自助服务成员由选举产生。
强制隔离戒毒就是将吸毒人员集中收治在强戒所,通过民警的管理教育辅之以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使其逐步戒除毒瘾的过程;而康复从医学上解释,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