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水利与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做到“7个结合”

来源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68738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幅度增加了水利投入,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水利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大批水利重点工程相继开工或竣工.农村水利也经过长期努力实现快速发展,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分别达到9.97亿亩和2.71亿亩,累计解决5.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大幅降低,在农业用水连续零增长的条件下,保障了粮食产量连年增产.
其他文献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黄河是滨州市主要的客水资源,在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自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黄河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黄河断流频繁,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一度造成严重影响.1999年3月,国务院授权黄委正式对黄河干流水资源实施统一调度,此后,黄河水未再出现断流,黄河下游工农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大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伴随着“中等收入陷阱”历史性考验阶段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半壁强压型”的能源、环境、空间压力约束.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是供给体系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部分地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要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严格控制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优化水
农田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近年来,我国灌溉面积稳居世界首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美国,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全国灌溉面积超过11亿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7亿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88亿亩.当前,农田水利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灌溉面积与水资源分布错位,新老工程、传统灌溉模式与高效节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江苏省物价局、水利厅、财政厅联合印发的《江苏省农业用水价格核定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2017年开始试行新的农业用水收费制度,凡之前与《办法》相抵触的管理规定一律废止,新《办法》彻底改变了现行水费收缴制度,从政策上取消了按亩收取水利工程供水水费的政策,是策应国务院水价改革的关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决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水利部《关于严格水资源管理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通知》,明确要求通过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落实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就四川省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作出了具体部署。省水利厅就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对水利工作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对都江堰灌区水利工作提出“十个坚持”的要求。水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统筹、节约、绿色、共享”的发展原则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2015年12月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重点仍然是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即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生机勃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通过粮食价格体制和补贴制度改革去库存
狭义的农村水利,主要是灌溉排水和农村供水.随着气候变暖,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将加大,旱涝等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将会增加,农作物复种指数将提高,客观上要求增加灌溉用水,而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因此节水灌溉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加快建设管理步伐,成为农村水利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为改变河池水利基础薄弱的现状,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规划新的水利项目,形成以蓄、引、提相结合的水利工程网络和统一调度配置的供水系统,着力提高灌区的供水能力和供水保证程度。比如,在石山区通过兴建一批雨水集蓄工程及提水、引水、山塘等小型水源工程,缓解山区干旱缺水问题。在红水河、龙江、大环江、刁江、灵岐河、盘阳河等河谷地带,兴建一批提水项目,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农业、农村用水安全。
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供给侧.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为落实改革要求,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研究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