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语图:台湾香港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种新审视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香港现当代文学图像既有中华文化传统(包括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多层面影响,又长期受到殖民地宗主国文化和世界性文化思潮等外来影响,也较长时间生成于移民和城市文化的演变中,其表现出来的文学图像关系与中国大陆文学不同,更紧密地联系着其自身的文学思潮、媒介传播形态等,具有文学(艺术)民间的倾向.台湾、香港语图关系发展、丰富的过程,密切反映了现实主义的深化、现代主义的兴盛和后现代话语的拓展.对文学图像直接产生影响的媒介是现代印刷术、影视和网络多媒体.这三类媒介先后兴起,对应了台湾、香港文学的三个时期,成为这三个时期文学图像变化最重要的源头.文学与这些媒介的联姻,成为台湾、香港文学传统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对百年台湾、香港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一种新考察.
其他文献
《金楼子》是南朝梁元帝萧绎创作的一部子书,通过该书和其它历史记载的比勘,似乎可以还原“立体”的萧绎形象.但《金楼子》的作者的对自己形象的美化,对有关人物的“异化”记载,对自己隐秘心境的不经意显露,给读者布下了阅读“陷阱”.在“三不朽”的焦虑中,作者和读者围绕文本展开了一场智力角力.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影响下,鲁迅逐步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文艺观.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等古典文学论著受到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熏染,其中所体现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及批评方法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的意识形态论、文艺评判观及批评方法等方面有不谋而合之处.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中,鲁迅的古典文学研究路径具有较为典型的方法论意义,值得当下学习借鉴.
摹仿是对他人善德与善行的扮演、复制,是对他人际遇的移情式想象,依亚里士多德之悲剧观,摹仿既是虚构的,也是真实的,既是审美的,也是道德的.在现代语境中,审美可以帮助主体在达成社会和谐的同时又保持主体各自的独立性,审美和道德都属于某种无需强制的共同约定.伊格尔顿认为,在古希腊,以身体/利比多为基石,悲剧不仅能疏泄观众情绪,也可以开阔观众视野,增强民众道德感,这是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甚至认识论的
在20世纪破除封建迷信的政治运动中,中国现代作家通过对“人神分离”、“人定胜天”的肯定,对乡村的民间宗教信仰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他们在服从于共同的政治目标下,也表达了对古老的民间信仰仪式的关注.
20世纪是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得以系统展开的时期.“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经历了复杂的“现代化”旅程,其地位的确立甚至带有偶然性.由于时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以及自身“形象性”的缺乏,使得其在与“意象”的博弈过程中败下阵来,进而并未成为构筑中国美学体系的核心.同时,“意境”的现代化过程也充满心酸和尴尬,其自身属性决定了其世界化或者国际化的张力并不具备.对此,应该以一种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理性地
留白是中国传统书画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中国古代画论的重要观点.20世纪起,部分具有传统书画修养的作家,如丰子恺、汪曾祺、贾平凹、王祥夫等,体察感悟到书画留白艺术手法与文学贯通的现代意义,提出了文学创作的留白艺术观,开拓出中国古典画论现代文学转化的新空间.与文学留白观相对应,凌叔华、戴望舒、汪曾祺、贾平凹、王祥夫等不同时代的作家,以文学创作实践着留白手法,体现出具有现代价值的古典文化精神,或许是
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号竹坡.江苏徐州铜山人.生性聪颖绝伦,过目不忘,倾倒同塾,有才子誉.体有赢形,善病,然精神独异乎众,十昼夜目不交睫,不为疲.早年捐监,候选县丞,未赴任.曾五应乡试,皆不第.效力于永定河河工,有功待擢,却突然暴病吐血而亡.(张道渊《仲兄竹坡传》)与小说家张潮等人有交游.除评点《金瓶梅》外,还有《幽梦影》评语、《东游记》评语若干.另著有古文《乌思记》、诗集
“国民性”是鲁迅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在过去的研究中,却常常与“民族性”相混淆,有时则完全用后者界定前者。比如,在关这一话题的最重要的文献《鲁迅“国民性”思想讨论集》中,这种情况就占绝大多数;又如,在沙香莲主编的《中国民族性》中,也同样如此。然而,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虽然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也可以用“民族性”来谈论“国民性”,但用它来阐释鲁迅文本中的“国民性”就存在一定的偏颇,不利于对鲁迅思想的
会议
马林诺夫斯基基于对土著社区的田野研究,提出了神话的“特许状”功能理论——神话叙事通过将一种文化实践(诸如风俗、仪式或者制度等)追溯到某个创世事件或者古老先例而赋予这种实践以合理性,因此在土著社区的理解中,神话就是具有权威性和真理性的叙事,其意义只能基于它与现实的关系得以理解。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神话的“特许状”功能是现实生活的本质条件;因为信仰形式是神话具有“特许状”功能的前提,所以,以“神话”为基
会议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华各民族文学发展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板块结构可以划分中原早地农业文化圈、北方游牧狩猎文化圈、西南高原农牧文化圈与江南稻作文化圈。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华文化板块结构中的文学交融演进规律,主要是从区域共性到趋同发展再到普遍联系。区域共性主要是四个文化圈各自的文学共性;趋同发展主要是边疆三个文化圈与中原文化圈互动中的文学趋同;普遍联系是四个文化圈的文学融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