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细胞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第166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人兽共患病防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 species,Bru)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人在接触患病动物或被污染的动物产品后即可发病.Bru是一种兼性细胞内感染细菌,菌体表面最主要的抗原包括脂多糖(LPS)和外膜蛋白等,其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与胎盘滋养层细胞,但也可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中生长繁殖.该病主要以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为主,由DCs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在机体抗Bru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Bru主要抗原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就Bru的致病机制及由巨噬细胞与DCs参与的机体抗Bru过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柯萨奇B3病毒感染与人类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且不同毒株对实验动物和人类的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毒株可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糖尿病、手足口病等,也有部分毒株没有致病性.除人类外,该病毒还可自然感染并致死川金丝猴和西非黑猩猩.本研究前期通过系统的诊断分析,确诊该病毒对川金丝猴的感染,进而对所分离的病毒进行了分子特征和致病性等相关研究.本文就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进展做一综述.
通过描述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变化趋势.使用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吉林省出血热每7~10年出现流行高峰,2005年发病率达到最高(9.33/10万),之后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报告发病率与2011年相比上升9.60%.90年代末期至目前发病率呈现两个季节高峰.农民病例所占比例多数年份波动在55%~
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cfr可以介导5类结构不同药物的耐药且多数定位于质粒上,该基因在人医和兽医临床的广泛传播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的多数研究都是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发现该基因的存在,关于该基因在阴性菌中的流行情况及传播机制还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重点研究cfr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及传播机制.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在人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估计全球有5亿~10亿人感染.人可通过食入未煮熟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猪肉而感染,所以了解猪弓形虫的感染状况对防治本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间接凝集试验(IHA)对吉林省9个市县1235份猪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我省猪弓形虫血清阳性率为19.11%(236/1235),种母猪、种公猪血清阳性率高达32.02%、28.57
本文对江苏省某奶牛场116头奶牛进行连续6个月的定群定畜监测,以掌握STEC在同一牛群中的流行和带菌情况。粪便样品多重PCR检测的初筛率为16.1%,而实际分离率为11.1%。PFGE的分型结果阐述了分离到的部分牛源分离株与人源O157具有相近的遗传进化关系,这也与毒力基因排谱和小鼠致病性研究的结果相吻合,说明我们分离到的部分牛源分离株,虽然在牛群中健康带菌,但是对人类可能有较高的致病性。所以对牛
取6个厂商生产的狂犬病灭活疫苗进行犬的免疫效力试验和鼠的免疫效力试验.6个产品分别以CV、TT、YK、ML、QL、TN表示,其中ML为进口产品,其余为国产产品.犬在免疫后2周、1月、2月、3月时采血进行狂犬病抗体效价检测,以评价各个疫苗产品的免疫效力.小鼠的免疫效力试验分别在免疫后第4天、1周、2周、3周、1月、2月、4月取血,制备血清,测定血清中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犬试验结果表明:6种疫苗在免
流感,隶属于正黏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可引起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危害全世界重要疫病之一.曾多次在世界上引起大的暴发和流行,最严重的一次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有2100万人感染死亡;另外,2009年墨西哥和北美暴发的大型甲型H1N1流感及每年均会发生的季节性流感,其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2013年中国又再一次暴发新型H7N9流感,这也再次突显了流感病毒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由于流感病毒
本文从动物疫病控制的宏观角度和一般原则,就我国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问题做一综述,我国人畜共患病的控制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人畜共患病的控制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定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关键是对人畜共患病病原的基本传染源头动物群体的控制,对不同人畜共患病要区别轻重缓急合理分配防控资源,对人畜共患病既要开展深入研究更要强化普及教育和宣传。
蝙蝠是许多人兽共患病毒的储存宿主,并可以将其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为了掌握边境地区蝙蝠病毒情况,防范蝙蝠病毒跨境传播,本研究在邻近中国云南省的缅甸的两个县采集到816只蝙蝠,分属2个种,然后通过基于Solexa高通量测序的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对蝙蝠组织进行病毒组学研究,最终获得平均长度为114个碱基的读长(Reads)3742314条,并拼接成1649512条重叠序列(Contigs).通过序列注释
近年来,人禽流感在世界各地流行,其在禽类及人群中导致的高病死率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防止该病毒在全世界引起大规模流行,本文综述了近期最新研究内容,以期为禽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禽流感病毒的特点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提出了预防与控制禽间流感疫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