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来源 :生态文明视域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在外工作的人们回到故乡时,第一印象恐怕是"故乡的河水不再清澈、空气不再清新、土壤不再洁净",儿时"故乡之美"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乡愁"已经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纠结,"凋敝的故土,纠结的乡愁"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工业文明时代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在带来生产方式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灾难性后果;GDP至上的政府考核机制,造成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欠账,乡村公共资源日益减少;肩负传承传统文化重责的士绅阶层在农民运动中被无情消灭使文化传承中断,乡村自古以来拥有"相与情谊厚,向上之心强"的道德已荡然无存;信仰的缺失造成社会发展的畸形,加速了中国乡村社会尤其是传统村落凋敝的进程.生态文明理念是指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人的关系、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工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身与心(我与非我、心灵与宇宙)的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人类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是一种超越工业文明观、具有建设性的人类生存和发展意识的理念和发展观,它跨越自然地理区域、社会文化模式,从现代科技的整体性出发,以人类与生物圈的共存为价值取向发展生产力,从以人类自我为中心转向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为中心建立生态化的生产关系,当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生态人居提升工程,以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在传统村落中,要根据各地的文化历史传统,通过保护历史建筑、提升改造现有建筑、整治破败建筑、规划特色建筑来规划传统村落,美化村庄环境,加强农房、院落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把单一的清洁工作提升为整治、绿化、美化、靓化的综合性工作,保持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实现传统村庄整体风貌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打造真正优美的人居环境。
其他文献
出土发现的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学界一般通称为"遣策".遣策的定名源于《仪礼·既夕礼》"书遣于策,书赗于方"之说.所谓"遣",原指丧家自办的随葬品.如果严格按照《仪礼》的定义
金文,是铜器上铸造或錾刻的文字,它是中国古代青铜器显着的特点之一,是与世界古代文明中的青铜器物的重大区别.很多情况下,金文属于古文字材料之外,也被视作商周时期的书法材
从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中可以获知,封泥在纸张普及之前的使用非常广泛,而目前学界基本公认的最早的封泥实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其後,秦汉帝国时代是封泥使用的鼎盛期,魏晋以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发现以后,知道在西汉前期,从中央九卿到地方郡守、郡尉只有二千石一个秩级.傅世史书中常见的中二千石、真二千石、比二千石,都是在文帝以后从二
随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方志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受到更多关注.历史上,地方志、方志馆即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联.随着现代方志馆
本文整理了建国以来"不越境而书"论断的演变过程,大体如下: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极少提及;一轮修志后较多出现此类提法,将其视为"方志特征",目前则多将其作为"编撰原则";二轮修
方志馆是集地方志编纂、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地情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近年来,各地方志馆建设处于摸索阶段,在方志馆立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
传统村落被称为文化宝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生态文明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依然停留在生态层面.如何把生态文明贯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强调入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国家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
我国方志馆事业方兴未艾,新建方志馆的数量逐步增加,馆藏资源丰富多彩,地情展览呈现特色,方志馆日益成为地方志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社会生活的重要机构.但同时也要看到,方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