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盆地油源对比的思路与实践

来源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mab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套烃源岩并存"是叠合盆地的主要特点之一,从而使得油源的确定显得十分复杂,如果单纯的从分子地球化学角度考虑,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本文通过塔里木这样一个典型的叠合盆地实例研究,提出置经典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于清晰地质框架中,以建立互为对应关系,最终提供一些新的油源证据.叠合盆地油源对比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多套烃源岩相对贡献的确定,而这取决于这些烃源岩在分子级水平上的有效识别,近年来国际上所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生物标志化合物"概念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本文通过塔里木盆地下古海相原油的实例解剖,基于不同源岩有机质发育沉积环境的差异,进而有目的地寻找一些特定意义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以提供源岩成烃贡献的地球化学证据,该思路在复杂含油气盆地勘探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滩海油田具有井距较大、完钻井较少,以横向采集密度大、覆盖面广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主的特点,采用随钻测井技术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钻探成功率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技术具有随钻洲井资料实时性、准确性和连续性以及受泥浆侵入影响小等诸多优点,能大大提高对地层、构造、储集层特征的判断和钻头在储集层内轨迹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油层钻遇率、钻井成功率。关家堡油田Es1s3小层薄互层较发育,储层变化大,油藏类型
晚古生代泥盆纪伸展裂解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构造区表现最为强烈,在可可西里、玉树及秦比结合部形成大量基性岩墙群,发育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为古特提斯形成奠定基础。而在青海北部祁连、柴达木北东部等地强烈挤压造山,形成老君山组、牦牛山组等造山磨拉石建造。
阿尔塔拉盆地构造类型属半地堑式,盆地西缘基底相对陡倾,东缘基本上为一走向NNE、倾角约8°-15°的构造斜坡带。国境内基底形态呈由SE向NW缓倾的箕状形,基底埋深O-1800余米,盆缘5km范围内埋深一般不超过1000米,盆地中、南部埋藏较浅,为O-1500米,北部埋深较大,沉降中心基底最大埋深超过1800米。汉组(K1bs)地层以小角度向盆内倾斜,地层倾角一般不超过5°。阿尔塔拉盆地构造相对简单
以胶州湾李村河口区为研究对象,通过4个沉积柱样的分析测试,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酸可挥发硫化物(AVS)及重金属的环境响应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发现在4个柱样中,JZB2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较细的粒度、较弱的水动力以及高陆源输入都有利于该地区沉积有机碳的埋藏与保存。JZB4和JZB5的有机碳含姑较低,其粒度也较粗,且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利粒度的韵律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这是由于陆源的有机碳在离河口较远处
华南泥盆纪遗迹化石发育良好,桂林杨堤、广西六景、贵州独山、贵阳乌当、四川北川甘溪等5个剖面实测结果表明:(1)华南泥盆纪遗迹化石主要有Arenicolites,Atherophycus,Bifungites,Chondrites,Circulichnis,Cochlichnus,Cylindrieum,Cruziana,Dimorphichnus,Dushanichus,Diplocraterio
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扬子区和江南区,上奥陶统上部广泛发育一个著名的地层单位— —五峰组,它厚度不大而横向相当稳定,一般仅数米,个别地区达数十米。其主要岩性为黑色笔石页岩和放射虫硅质岩。对其沉积环境长期存在激烈争论。两种观点分歧之大,已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一种观点认为属浅水沉积;另一种则认为系碳酸盐补偿界面之下的深海沉积。
模糊控制技术在浮选自动化中的应用方案与传统的控制方案相融合,增强了浮选自动控制的适应能力,提高了浮选自动化的智能化程度。
利用灰分监测信检测的产品精煤灰分对跳汰机庆层自动控制装置进行回控而研制出灰分模糊控制器,介绍了跳汰精煤产品质量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论述了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及专家系统的计算机实现。
如何评价烃源岩生液态和气态的能力一直是有机地球化学研究领域颇具争议的问题,这对煤系烃源岩更是如此.通过对取自井下和露头几类烃源岩样品中沥青A烃类组成的定量色谱质谱分析发现陆源有机质占绝对优势的煤系烃源岩中,其TIC上呈现出来的均是各类芳烃化合物,而链烷烃系列含量很低,在TIC上几乎看不出来,表明该煤作为烃源岩其生油的能力十分低下,而只能生成天然气;而在湖相烃源岩中,在沥青A烃类组成的TIC上链烷烃
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已累计投入40口井的勘探工作量,并取得了重大的勘探成果,证实该区为煤层气高渗富集区.许多学者从含煤性、含气性、可采性等方面对该区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该地区煤层厚度较大,分布稳定;煤变质程度高,煤的吸附能力强,含气量高,含气饱和度也较高;煤体结构、煤岩类型和煤质好,煤层割理较发育,渗透性较好;区域构造稳定,煤系及上覆连续地层保存较好,后期改造、断裂不严重,构造较简单,煤层气赋存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