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场和排放变化对东亚臭氧输送年际变化及年代际趋势的影响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_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利用NASA/GEOS-4同化气象场驱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模拟研究了气象场、人为捧放和生物质燃烧排放对1986-2006年东亚臭氧向西太平洋输出的年际变化及年代际趋势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 (1)由于气象条件的作用,模拟到的东亚臭氧流出通量在早春(3月)最大,在夏季(7月)最小.(2)同人为捧放相比,气象场对臭氧输出通量年际变化的影响更大,尤其在夏季,由气象场导致的臭氧输出通量绝对百分数偏差APDM达到8.73%.生物质燃烧捧放在所有季节都会增强臭氧输出通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年臭氧流出通量的APDM达到2.47%. (3)气象场导致臭氧年流出通量以-3.75 Tg yr-2(-0.28% yr-1)的年代际趋势减少.增长的人为捧放导致臭氧年流出通量以+1.10 Tgyr-2(+0.08%yr-1)的年代际趋势增加.考虑到气象场、人为捧放及生物质燃烧捧放的共同作用,臭氧流出通量没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趋势.(4)北太平洋的臭氧浓度深受亚洲大陆臭氧流出的影响,因此我们对比了观测到的北太平洋边界层背景臭氧浓度与模拟到的东亚臭氧流出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再现东亚臭氧流出的年际变化特征,但是低估了其年代际增长趋势,这归因于模式对亚洲人为捧放实际增长速率的低估.
其他文献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对2013年冬季沧州市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霾发生时高空环流形势平直,且地面长时间处于弱气压场控制.探空曲线上有明显的逆温层存在,且中层另一个逆温的存在有利于大气稳定度的进一步维持.近地面相对湿度长期维持近饱和状态.地面的弱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雾霾的进一步维持加强.
地表温度的变化是局部气候变化的关键反映参数之一.本文以鲁中地区(以泰安为代表)为研究区域,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地面气象站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近20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地表温度的变化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对相应的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为了系统分析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于复杂地形下边界层结构的模拟能力,为进一步利用数值模式研究复杂地形下大气边界层提供依据.本文使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分别选用两种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和MYJ)和2种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Noah和RUC)组合得到的4组参数化方案,对2009年3月17日~3月18日兰州远郊榆中地区黄土高原丘陵地形条件下的春季边界层结构进行三重嵌套的高分辨(1km)模拟,并将模
本文利用2001-2012年长三角城市群6个代表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近12年的每日API数据,分析API年际、季节变化,首要污染物的变化及各污染级别的天数.结果表明;近12年6城市API总体呈下降趋势,宁波的API值相对较小,而南京API最大;冬春季API数值变化范围较大,而夏秋季API更接近平均值;API呈现出夏季低、冬春季高的特征;近12年年均污染天数最多的城市是南京,污染天
本研究利用如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小气候站采集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棚内小气候因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同期棚外相关气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大量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建立温室小气候模拟方程,并设计出集小气候站实时资料查询、气象要素模拟、作物灾害指标库、气象灾害指标库、服务产品的制作与发布为一体化的如皋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平台,可以更好地开展精细化的设施农业专业气象服务,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效能.
本文以成都地区雷暴中产生的四种典型的闪电为研究对象,对闪电发生前30分钟的大气电场以及邻近闪电时刻的电场进行了时域及频域的分析,选取30分钟为研究时段,发现当地闪电发生前电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波动较小,电场变化率较小而且波动很小.因此闪电前电场强度在时域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很难做出有效的临近预警.但是随着闪电的临近,电场在频域的幅度值逐渐变大,而且有明显的规律性,这就为进一步对该地区的闪电前大气电场变
为了满足政府决策需求,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使用Java、Python和VB等编程语言,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辽宁省移动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系统以最短10分钟为时间精度,以地理经纬度信息为维度,通过研发关键技术和手机客户端决策服务模块产品、建立信息产品数据库、后台管理与产品制作平台、产品发布子系统和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客户端软件,着力突出基于无线网络传播优势的天气实况、预警和决策性天
目前对于全球气候辐射强迫评估模式最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气溶胶,而其中光吸收型黑碳产生正的辐射强迫,是影响辐射平衡最重要的气溶胶之一.为了研究珠三角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和黑碳混合状态变化规律,本文基于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2014年2月~3月观测得到的气溶胶光学特性,黑碳质量浓度和粒子数谱分布(3nm~20μm)数据,在"二组分"光学平衡气溶胶模型和"修正的积分MIE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于状态下气溶胶光学
气溶胶的吸湿性对于气溶胶数密度谱、云凝结核的形成、大气能见度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气溶胶的吸湿性进行长期而准确的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缺乏充分的研究。本文利用架设在广州番禺雷达站的吸湿串联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H-TDMA)结合气溶胶水溶性离子分析仪(MARGA)等仪器同期观测数据对2012年冬季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吸湿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2012年珠三角地区气溶
气溶胶的吸湿性是联系气溶胶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的桥梁和纽带之一,也是气溶胶光学性质的决定参数之一.气溶胶的吸湿性可以影响粒子在大气中的真实尺寸,影响气溶胶的光学性质及其活化成为云凝结核的能力,进而影响大气直接和间接辐射强迫、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气溶胶的吸湿性进行长期而准确的观测和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利吸湿串联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H-TDMA)于2012年冬季和2013年夏季,在广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