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抗结核杆菌活性研究

来源 :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英药物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由于多药耐药结核菌株以及艾滋病伴发结核感染的流行,促使人们重新重视抗结核药物的研究.现今为止,对多药耐药结核的治疗主要采取疗效较低毒性较大的二线抗结核药物联合给药.治疗过程长,且其中30%的多药耐药结核患者面临治疗失败.ATP 合成酶为结核杆菌呼吸链的最后一个酶.TMC207 是于2012 年经美国 FDA 的加速审批程序批准上市的第一个ATP 合成酶抑制剂,具有高效的抗结核活性,对敏感菌与多药耐药菌株皆有很好的抑制作用,MIC 达0.06 μg/mL. TMC207 副作用为恶心、头痛、关节和胸部疼痛,易诱导长QT 综合征,且半衰期过长.因此,对TMC207 进行结构修饰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TMC207 为先导化合物,对TMC207 进行结构剖析,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喹啉类ATP 合成酶抑制剂,并完成了体外抗结核活性测试.以期得到活性优良且结构简化的新型喹啉类ATP 合成酶抑制剂.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化合物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结核杆菌活性,并初步总结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国内外已报道了一些吴茱萸次碱的合成及药理活性研究(1-3),为了进一步提高吴茱萸次碱的抗肿瘤活性,我们以邻氨基苯甲酸及三种取代苯胺(2a,2b,2c)为起始原料合成了10-甲基吴茱萸次碱(4a)、10-甲氧基吴茱萸次碱(4b)和10,11-二甲氧基吴茱萸次碱(4c)等三种吴茱萸次碱的衍生物(合成路线见scheme 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及质谱等分析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
会议
会议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减是中药吴茱萸的重要有效成分,药理活性实验研究证明它们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1-3).虽然这两种生物碱在结构上是类似的(见图1a,2a),但是他们的抗肿瘤活性却有很大的差别.文献报道(4)认为吴茱萸碱N14 位上甲基的存在,可能是吴茱萸碱比吴茱萸次减活性更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只是一种猜测,没有人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为了从理论上研究这两种生物碱的电子结构与抗肿瘤活性的
会议
The lymphoid tyrosine phosphatase LYP,encoded by the PTPN22 gene,is a critical regulator of signaling in T cells.A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in the PTPN22 gene correlates with various autoimm
氨肽酶N(APN)是一种公认的肿瘤标记物,研究开发该酶的荧光成像方法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报道的APN 荧光成像探针均以天然配体NGR(Asn-Gly-Arg)为骨架,是一类基于配体-受体亲和力的小分子探针。虽然该类探针能够在细胞甚至动物水平标记APN,但因其具有较强的背景信号而使用受限。相比较而言,可激活的荧光探针在与靶蛋白作用之前没有荧光,被靶蛋白降解之后释放出荧光团而发光,大大
会议
活性氧(ROS),主要包括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氢过氧自由基(HO:)、烷氧基自由基(RO·)、过氧自由基(ROO·)等,在人体衰老、癌症和其他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许多针对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成分的特异而高效的探针大量发掘开来,然而面向于烷氧自由基的荧光探针对鲜有报道.2 烷氧自由基产生于体内的脂质过氧化过程,进而破坏细胞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