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制造业人才培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机械制造业的人才培养和知识结构是比较单一的模式
【机 构】
: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北京市,100085
【出 处】
:
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制造业人才培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机械制造业的人才培养和知识结构是比较单一的模式.从80年代开始,随着数控技术和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出现了机电结合的人才结构要求和机电一体化的知识结构模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制造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造业的知识技术范围也变为多种高新技术结合发展的综合体.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到来使制造业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要的人才,是高校目前迫切的任务.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是制造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的两大支柱.信息技术在制造工程中的应用使制造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它们互相结合渗透,平衡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的发展.任何一方的倾斜都会制约制造技术的发展速度.但是,信息技术的火爆市场很容易造成重信息,轻工程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学校较多);同样,不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会使生产的发展处于低水平上(在一些中小企业).在人才结构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多种技术人才配合工作;另一种是同时具有多种知识结构的复合人才.前一种模式实际上只应该是过渡模式,而后一种模式比较理想,但能否实用取决于人才知识结构的培养和市场的成熟.在知识结构的培养方面,学校一方面要考虑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市场的需求进行知识结构重构,培养高水平的复合技术人才是学校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
其他文献
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是工程技术人员中拔尖人才太少,专业结构单一,知识老化,合格的工程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不了
许继集团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在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作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院校工程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
静悄悄的变革rn作为一个拥有6.9万亿资产的“大老板”,国资委似乎没有不受外界关注的理由.7月10日,国资委召开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家庭会议”,旗下190多家中央大企业老总们
思科(中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家》杂志确认,思科在2002财年近190亿美元的净销售额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产品是在中国生产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过程.思科中国总裁杜家滨说:“我
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后,机械工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人本集团的发展最重要的因不比是技术进步和专业队伍的建设,这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对民营企业的人才要求
未来数年,中国企业将进入领导人交替的阶段.企业在呼唤未来商业领袖的同时又面临领导人的继任危机.如何评价第一代创业型企业领袖在交替过程中的角色,他们是否是一个真正意义
美国盖洛普公布了4月的一项专项调查报告,有98%的被访者认为,SARS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是这场危机中受冲击最重的行业。最坏的经济局面还没到来。
G
本文根据全球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着重探讨了高等机械工程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与途径.首先纵谈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着重指出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流.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培养机械工程创新人才的背景-大机械、大工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观念的基本构思-加强通化
对于金融这样一个高度垄断的朝阳产业来说,民营资本该不该进入?如何进入?如何看待和防范其中风险?或许是因为易纲以官员加学者的特殊身份出现,这个专题的讨论多少有些“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