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空间精细优化设计--以市政管线为例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xiao3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的开展人性化、精细化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的要求,加强道路空间地下管线工程与道路交通工程之间的统筹协调,减少车轮碾压井盖问题,提高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针对市政管线综合规划中以管线中心线确定管线水平位置的做法,本文归纳总结各类市政管线中心线与检查井中心线的偏移量(以下简称偏移量),将各类市政管线基础数据分类、汇总,建立市政管线检查井偏移量查询系统,可查询市政管线检查井的井室大小、井口大小和偏移量.采用"井盖定位"的精细化设计方法,合理安排井盖位置,尽量避免或减少机动车轮迹线上的井盖,再结合"自下而上"空间优化方法,根据管线的位置反馈优化道路断面,地上地下统筹协调,实现道路空间品质的升级.
其他文献
会议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这一论断对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以重庆渝东北地区为例,深入分析了渝东北地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存在的根本矛盾,并针对本地特征和特色,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空间规划视角下"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的落实途径.
中国目前已进入"城市双修"阶段,经济发达城市或地区人口分布在时间尺度上差异日益明显.昼夜人口的相关研究对城市规划管理,优化土地布局,提高公共设施可达性存在积极作用.本文从昼夜人口分布差异角度出发,运用GIS和百度地图兴趣点数据对上海市昼间人口较多地区及夜间人口较多地区医疗设施规划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上海市昼间人口较多地区就业地到最近医疗设施的距离近似,就业者或居民选择三级医院的可能性最大;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政策往乡村发展的倾斜,新农村及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展开给乡村全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在乡村快速建设中生态失衡、农业荒废、聚居环境丧失特色等问题迎面而来.依托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除了加强乡村产业升级、人居环境建设、文化传承、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建设,乡村风貌环境的塑造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基于挖掘乡土特色、重振乡村活力的需求,本文首先从乡土意象环境的概念构成
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是连接海绵城市规划与项目设计之间的纽带.以小流域为单位的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是保障海绵城市片区达标的有效指导方案.本文以深圳市某区域为例,探讨了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的编制方法与若干问题,主要包括小流域尺度的海绵城市目标的制定,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总体思路的构建,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的雨水径流源头减排方案、水环境完善方案和水安全提升方案的编制,以及各方案的整合和建设任务的梳理等.
微循环公交,亦称作"社区巴士",旨在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微循环公交具有安全、便宜、低碳、便捷等特点,不仅使道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城市公交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微循环公交应当立足于所在区域内的实际情况,而其在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内的运营则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本文通过对实际线路的现状研判,发现其存在线路重叠、运营成本高且系统亏损、单向环线等问题,对缘由进行了解析,并以此
城市群空间演替是指随着时间推移,在外部发展环境以及内部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城市群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2011年和2016年的铁路交通数据,利用空间句法分析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及其演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6年城市群的主要发展轴线为沿京九、京广的两条南北轴以及沿浙赣、武九的两条东西轴,形成以武汉—南昌—长沙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延伸的
历史城镇相比普通城市,应更加注重历史形态的体现、文化遗迹的存留,以及历史环境的延续.历史城镇保护的可持续性体现在地方传统特色原真性与遗存空间载体生命力延续的两个方面上.作者将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视为一个连续性的时空过程,基于历史基底、规划基点、规划方案与实施现状四个时空断面的比较分析,解析出江苏历史文化名镇窑湾规划保护与地方文化旅游开发过程的得与失,从规划保护可持续性两个方向延续需求视角,探讨了保护
基于实地调研访谈探讨兰州市雁滩土地征收后长时间尺度的空间治理模式演变、动力机制以及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渴望增加中国欠发达地区城市的"西部经验".主要结论如下:兰州市雁滩的空间治理模式划分为2002~2007年政府主导型空间治理模式、2007至今村委会-市场合作型空间治理模式两个阶段,虽然与东部地区土地开发中的空间治理模式演变路径大致相同,但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存在着时间错位;失地农民缺乏市民身
随着城市化推进,人口流动加剧,区域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人口收缩及老龄化的问题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消耗,这对医疗设施规划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收缩城市为研究背景,对明光市乡镇医疗设施进行实地调研并收集资料,基于百度地图及日本国土数字信息GIS网站的POI数据,运用ArcGIS平台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明光市乡镇医疗设施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明光市乡镇医疗设施在空间布局及可达性上存在分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