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思考方法下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

来源 :2008年“建筑教育的新内涵”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心理学以研究环境与行为的关系为内容,与建筑的设计和使用过程均紧密相关.所以,作为《环境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则应从建筑及其设计的本质出发,以设计的思考方法为主线,把行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关系作为贯穿教学的框架,再分别针对行为对环境的决定作用和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总结出与设计相关的结论,从而真正为设计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介绍了在普通络筒机上通过对张力装置、清纱张力装置、空气捻接器的工艺的选择,对纱架、气圈控制环、空捻小车的加装和改造,在管理操作方面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开发出达到高速整经要求的无接头转杯纺纱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目前纱线以筒纱卷装形式对外出口或整经采用活动式筒子架实行集体换筒,均要求筒纱的绕纱长度必须做到定长,其绕纱长度应符合国外用户和整经工艺要求。以减少筒纱回丝,降低原纱消耗,为整经实现集体换筒,使整经片纱卷绕张力均匀,有利于织物品种翻改,为企业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在普通络筒机上实现筒纱定长,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络筒机上安装一套具有筒纱计长功能的定长装置;二是使用具有筒纱计长功能
为了提高新型纤维纱线的捻接质量,对空气捻接器的型号、捻接腔的型号进行了优选.通过对比振荡式捻接器和退捻管式捻接器以及不同宽度的捻接腔生产Modal、Tencel、竹纤维等品种纱线的捻接效果,认为FC309型退捻管式捻接器及C/Z型捻接腔适合于加工生产新型纤维品种.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新型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建筑学专业"住宅设计"和"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两门传统设置的课程,由于我国住房制度历年来发生了多次巨大的变化和调整,由此也形成对其巨大的冲击.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近年来我校对这两门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实践并初见成效.通过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的整合,引入设计前期部分,组织学生进行市场和居民居住需求的调研,发挥学生的主观
随着当前国内建筑设计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特别是以堪培拉协议的签订为契机,使中国的建筑教育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视野.在此发展背景下,本文通过比较辨析当前建筑教育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将科学理性观、生态伦理观、团结协作观等新思路引入二年级建筑设计入门阶段.从教学内容观念的转变,课程深化过程的推进,设计表现手段的更新,成果评价体系的调整等四个方面,对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的相关问题渐次展开探讨与反思.
学生创造力的解放和培养是我国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立足社会需求,研究适应专业教育需要,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表达思路、推介设计以及团体协作的能力四个方面对学生创造力的解放和培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对建筑学专业选修课"宋代营造法式"授课及考核模式的改革,讨论建筑学专业教学应采用灵活的研讨型教学模式授课,从而与相关专业发生互动与交叉.在广泛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研究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鼓励学生以发散式思维去发现问题并积极产生专业联想,从而在学生的专业训练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国内建筑院校的《城市建设史》教学大多偏重外国部分,而中国部分次之或被忽略.此中一方面原因是城市规划理论"西采"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大多能反映中国古代城市面貌的遗迹已经消失,仅利用遗址照片、复原平面图和学术论文来框架的教学很难使学生对课程有兴趣,更何况深入理解.如今,互联网上炙手可热的Google Elarth(GE)软件所提供的三维地理信息,完全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史研究的最佳虚拟真实平台.因此,
本文尝试从场景体验这个角度对建筑学专业建筑摄影课程的教学启发和教学过程进行新的阐述,通过学生对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实际感知体验,从而对建筑摄影创意构思及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力图在建筑摄影教学过程中展现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起学生对于生活本身的思考,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使得对建筑场景的体验与表达产生新的思维空间.
我国的高等建筑学教育中传统思维模式和西方建筑学理论体系的不完全结合形成了现在的教育格式,传统的潜移默化和越来越功利化的趋势导致了我们只注重技法和形式,而忽略了本质本源的东西.我们没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点的建筑美学理论体系,我们现在高等建筑院校建筑学专业所培养的不是建筑师,而是工匠.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中国的建筑教育危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当务之急是健全建筑美学的知识主体,建立自己的建筑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