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再认识

来源 :2008第四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极易误认和掩盖心肌梗死、束支阻滞和心室肥大,特别是患者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心电图中倍受关注的课题。自1930年Wolff、Parkinson和White把心电图改变与临床心动过速高发生率联系在一起,做为完整的综合征报道以来,随研究的深入已明确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基础和心动过速的机制。本文介绍了PR间期缩短的认识,分析了σ波的真实含义,阐述了对QRS波群的影响,浅谈了对PJ间期和ST-T的影响,探讨了特殊的房室传导现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932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观察有无心肌桥,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对冠脉CTA发现心肌桥的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与CT结果对比.结果:冠脉CTA共发现356例370段心肌桥,心肌桥检出率38.1%,平均长度及厚度分别为5.6mm±2.9mm、3.4mm±1_8mm,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贫血的患病情况及贫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15例CHF患者(年龄73.62±9.31岁)和67例对照者进行血红蛋白(Hb)、血EPO和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测定.采用简化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CHF患者中贫血(女性Hb<120 g/L;男性Hb<130 g/L)者66例(57.4%).贫血多见于高龄、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T)n双核苷酸重复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在102例EH患者和134例正常对照人群中检测HO-1基因多态性,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两组的分布.结果: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血糖、血脂水平分布无明显差异;重复≥32次的长等位基因(L等位基因)的频率在EH组要明显高于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科素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给药组(SHR-Los组)与对照组(SHR对照组),另设12周龄雄性Wistar-Kyoto大鼠作正常对照组(WKY).给药组按30mg.kg-1.d-1灌胃,实验前及实验开始后每四周测一次大鼠鼠尾动脉收缩压.饲养8周后,采用透射电镜,视网膜消化铺片的HE染色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视网膜病变毛细血管细胞凋亡的发生,探讨细胞凋亡与高血压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对研究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1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10只雄性正常血压大鼠(WKY)作为动物模型,分别在13周和18周取眼球做视网膜消化铺片,采用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翻译法(TUNEL法)检测视网膜微血管细胞凋亡变化,HE染色及图像分析,动态
目的:通过建立右心房高速起搏(500次/min)2周的慢性房颤犬模型,观察慢性房颤后的心房电重构(AER)现象并探讨其电生理机制,以及厄贝沙坦对AER的影响,为房颤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和资料.方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起搏组和药物组(起搏+厄贝沙坦),每组各6只.将6对双极记录电极分别缝于高位左、右和低位左、右心房外膜以及左、右心耳,采用心脏程序期前刺激法(S1S2),分别测量基础起搏周
心脏电交替现象(heart electrical alternans phenomenon)是指来自同一起搏点的心搏,心电图波形和/或振幅每搏呈交替性变化。其实心脏电交替还蕴藏着更深广的内涵,如各波段间期交替,尤其是房室传导时间交替,但国内尚无有关论述。本文着重介绍P-R间期的交替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旨在复习电交替的概念,提高电交替的诊断及分析水平。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及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通道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普通杂种犬,分为假手术(S)组、心房起搏对照?组、依那普利(EN)组、厄贝沙坦(IB)组及Ang-(1-7)(A)组,每组6只.C组、EN组、IB组及A组以特制起搏器维持500bpm右心房起搏2周.EN组、Ⅲ组和A组,分别给予依那普利、厄贝沙坦或Ang-(1-7)治疗至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bsolutely is not only a electrocardiophysiologic problem in its mechanisms. Because the substrates and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AF are still not very clear, the therapeu
心脏疾病和肝脏疾病通常相互影响,肝脏疾病对心脏的影响包括:肝硬化合并症、肝肺综合症、肝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硬化性心肌病、非硬化性心脏异常例如肝内动静脉瘘导致的高输出量心衰等,心脏疾病影响肝脏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心衰时肝功能化验的轻度异常,心源性缺血性肝炎、淤血性肝纤维化、心源性肝硬化,本文主要讨论肝硬化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对肝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