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态势和战略

来源 :浙江大学,当代电影杂志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810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动漫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迅猛,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作为新兴媒体的动漫产业也在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中也面临着种种严峻的困难.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动漫产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具有很多国外动漫产业所缺乏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是中国动漫产业在金融危机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动漫产业通过发挥故事性和美术性方面的传统优势,改变以国外产业链模式中以节目播出环节为核心的常规产业链模式,才有可能快速推进中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描述科技报告及科技报告制度,分析山西省科技资源共享现状,研究加快建设科技报告制度、促进山西省科技资源共享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科技报告的含义与特点的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科技报告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我国科技报告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我国发展科技报告的必要性,最后对吉林省科技报告的建设提出了设想.
本文在总结创新型浙江建设形势与背景的基础上,从制度、技术、文化等三个层面全景式分析了制约建设创新型浙江的因素,并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浙江特点,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以"林则徐"电影为经典个案,解析《万世流芳》(1943)、《林则徐》(1959)和《鸦片战争》(1997)纷繁各异的面貌,探讨它们得以创造的深层原因及背后的电影生态,挖掘电影前辈面对困境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国通俗文化和历史电影艺术变迁的某种趋势,并提出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意义上的"当代人"(the Contemporary)立场作为评述"历史电影"的一个可能的
新世纪伊始,在文化全球化与产业化背景下,中国大片以影像奇观的类型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取得成效.然而,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上出现的"大不敌小"的影市现象,表明中国大片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中国电影的审美生态正在经历一个重大转变,即从"影像奇观"向"浪漫现实"转变.这一审美转向伴随着新世纪以来电影产业化进程历时10年之久,终于到了《失恋33天》得以爆发.《失恋33天》重新唤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从1995年的处女作《小山回家》起,到2010年的《海上传奇》,一直致力于创作能够真实地反映中国数十年的社会变迁的电影.这种创作主张使他的作品风格写实,贴近生活,因而屡次在国外电影节获奖.纵观贾樟柯的电影,既融入了个人话语,同时保持与公众话语的密切联系.他的创作帮助我们更好地追踪探索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的微妙转变,对于中国电影柔性塑造国家形象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国家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对中国来说,良好的国家形象也是中国长期追求的重要目标,它能成为中国持续、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增进国家利益.当然,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中国的国家形象颇有争议.尽管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大多持正面形象判定,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负面形象比例依然很高.总的来说,中国的国际形象根据所处区域的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新闻传媒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阶段,我国尚缺乏一部规范的法律来对新闻传媒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同时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正当权利也未予以法律的保护,在目前日新月异的传媒环境下,这对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非常不利的.本文试从新闻立法对于国家形象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新闻立法的内容考量上做了思考,并指出了新闻立法对于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长远意义.
电影作为丰富的艺术和文化载体,是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戛纳电影节中获奖华语电影,以及华语电影在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探讨如何通过华语电影对我国的国家形象进行更加符合全球化、多元现代背景的建构和传播.
在当代华语导演中,李安可以说是最积极、也最善于在全球框架下制作和发行电影的导演.其华语电影的目标观众不仅包括中文社群,也包括全球范围内的其他文化社群.这意味着李安必须有效地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戴维·米尼汉姆(David Minnihan)指出,"很少有移民导演能够像李安一样深刻地、或者内在地探索文化多元主义的理念,也很少有人像他一样持续不断地来来回回在两个国家和两种观众之间进行协商.……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