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介入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护理

来源 :2011苏州国际介入医学论坛--2011苏州国际临床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lbw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介入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经组织学或临床诊断的肝细胞型肝癌患者20例,通过比较术前与术后一周血常规、肝功生化及治疗两周期后胸腹部CT、AFP,观察其安全性、肿瘤反应性及生物反应性。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至少两周期治疗。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1例(55%),稳定(SD)8例(40%),疾病进展(PD)1例(5%),总有效率(RR)55%。恩度的使用未增加化疗药物不良反应(P>0.05),且明显减少肝外转移发生率(P=0.035)。结论: 恩度联合介入治疗肝细胞型肝癌近期疗效好,安全、有效的护理,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并完善我院处方点评制度,促进我院合理用药,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方法:通过建立专门的实施机构,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建立临床药师制、合理用药质控和合理用药考评制三项制度,形成系统化的处方点评制。结果:医院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处方点评工作模式,该模式在促进医生合理用药,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结论:该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对医生不合理用药进行主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合理应用抗菌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230例住院患者血培养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63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检出率分别为80.9%、17.51%、1.59%.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其检出率分别为20.63%、12.7%、9.52%、9.52%.粪肠球菌、
目的:通过对我院急诊处方的评价与用药情况分析,以提高急诊处方质量,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1-06-26~2011-07-10的急诊处方共1121张,对其中书写不规范、用药不合理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结果:选择的1121张处方中,错误处方共328张,共占总处方量29.26%。错误医嘱条数共390条。结论:我院急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现象需引起重视,临床医生、药师应加强
近年来,纳米材料药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但其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广大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快速发展,为研究纳米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机理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本文介绍了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概念及其核心技术,纳米药物毒性,并对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在纳米药物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岩藻甾醇(Fugosterol)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岩藻甾醇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MTT比色分析法检测其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岩藻甾醇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比色法检测caspase-8、caspase-3活性。结果:7.1μg/m
目的:对中国药典及现有头孢哌酮测定用流动相进行改进,改善头孢哌酮和异构体的分离度,提高方法的适应性。方法:采用Aligent 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0.005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PH=6.1)-乙腈(57:43),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20℃。结果:血浆浓度在1.71875~220μg/m内线性良好;日内RSD小于3%,日间
A simpl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glucosamine hydrochioride (GLH) in capsules and tablets. An Alltima C18 column (250mmx4.6mm
目的:探讨甲强龙联合恩丹两酮在防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急性呕吐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对117例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恩丹西酮止呕,观察加或不加甲强龙对急性呕吐反应的影响。结果:单用恩丹西酮组止呕有效率77.8%,甲强龙与恩丹西酮联用组止呕有效率9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目的:评价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行PTCD+TAC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过程。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实行PTCD联合TACE治疗,其中胆道外引流术13例,胆道内外引流术21例,术后患者肝功能均明显改善,胆道感染得到控制,于PTCD术后12.4±5.7天行TACE
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手术切除是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然而,目前70%以上的肿瘤病人确诊时,就因肿瘤负荷较大或转移以及病人的年龄或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不能承受大创伤性的开胸、开腹手术,失去根治手术治疗的机会。随着现代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物理学技术向医学领域的延伸和应用,微创介入治疗成为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常用的微创介入治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肿瘤动脉灌注化疗(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