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来源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sky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荚状铬铁矿是铬铁矿的主要类型之一,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铬铁矿大多数是豆荚状铬铁矿.由于普遍发育在碰撞、挤压的构造环境,尖灭再现严重,豆荚状铬铁矿是一个全球性的勘探难题.冈底斯东段罗布莎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铬铁矿产地,在维系中国的铬铁矿对外依存度和战略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矿山面临严重的资源接替危机,先期的地球物理工作没有重大勘探发现,矿山多年没有勘探突破.由于铬铁矿具有显著的密度、磁化率特征而电阻率特征不明显,传统的观点认为铬铁矿应该以重磁勘探为主,电磁法难以发挥作用.在罗布莎开展重力、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激电方法等铬铁矿找矿方法技术研究取得找矿突破,2012~2014年,部署的物探异常验证孔7个见矿,其中ZKWT02孔见矿49.18米,发现了中国规模最大的铬铁矿,有效缓解了矿山的资源危机.研究结果表明,罗布莎深部依然存在较好的找矿前景,物探方法特别是电法能在铬铁矿深部找矿中发挥较好的作用.本文以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勘探为研究目标,通过重力、AMT和精密激电等物探方法组合,研究了罗布莎岩体的电磁学特征和铬铁矿含矿构造的综合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部署了勘探异常验证钻孔,并取得了重大勘探突破。
其他文献
会议
为测试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大功率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在南海北部LH目标区进行了首次深海大功率可控源电磁勘探工作.本次测试工作,严格按照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工业化作业流程进行,试验测线既经过已知气藏区,又有待评价目标区,在测试系统技术性能的同时,还进行了海洋电磁勘探含油气评价效果分析.本文总结了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资料采集流程,重点分析了南海北部LH构造区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资料,展示了可控
会议
本文提出“可控源倾子电磁法的应用基础研究”这一课题,借鉴大地电磁测深法中倾子电磁法的理论知识,开展人工源条件下倾子资料在地表响应特征的应用研究,为可控源倾子电磁法能在复杂倾子资料能应用于地质构造的解释提供理论依据和解释经验,并为倾子实际测量数据的精确处理与反演解释奠定更好的基础。
在江南区开展了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对江南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江南区PN2测线及620测线为研究对象,利用重、磁、电、地震和区域地质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了该区域的密度、磁性、电性特征,并根据电阻率反演结果图和地震剖面图划分了地层层位及主要岩体,判断了区内主要断裂展布特征,为该区地质解释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会议
微分方程法模拟复杂地形和地下目标体方面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但需要谨慎处理一些技术细节,如截断边界、积累误差、场源奇异性等.积分方程法模拟仅需要局部空间离散、求解精度高,相较于微分方程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大尺度电磁场模拟中,这一优势更为明显.本文正演模拟采用体积分方程法,将地形与目标体作为整体计算的异常场区域,有效模拟起伏地形人工源电磁场2.5维响应.采用对比源反演,引入内积算子和伴随算子、Ande
可控源电磁法(CSEM)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探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对地下电导率异常构造形成的电磁场异常进行数值模拟,有利于可控源电磁法根据实际工作的观测数据推导地下电导率异常形态与空间位置.在可控源电磁法中,积分方程法与微分方程法是对电导率异常模型引起的散射电磁场进行数值模拟的两种主要方法.积分方程法只需要剖分电导率异常体,其具有未知数少、计算规模小等优势,但传统积分方程限于脉冲基函数的使用与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轴向装置具备对高阻体敏感的特性。本文针对该装置形式,推导了其轴向电场响应的虚拟波场解析解,并以此得出地下空间的电阻率分布于虚拟子波的波速的关系。针对虚拟子波的特性,选择了基于一阶Tikhonov正则化的TGSVD虚拟子波的数值求解方法。采用均匀半空间模型和两层模型,进行了基于q变换的成像研究,成像结果能够较好的恢复出模型各层的电阻率。尽管所提取的虚拟子波速度并无实际物理意义,但是虚
2015年在黑龙江省白石砬子地区大明山金矿化点采集3条平行音频大地电磁剖面,二维反演结果显示测线下方存在低阻带,推测为韧性剪切带,是金矿控矿结构.该剪切带穿过LL和MM剖面后,在NN剖面下变浅,推测可能尖灭于NN剖面.二维反演结果已经发表在《地球物理进展》杂志.然而,这次应用基于积分方程正演的重加权正则化共轭梯度法做AMT三维反演.反演数据使用119测点,40个频率的四分量(Zxx,Zxy,Z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