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临床观察

来源 :第十届全国中医暨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rmation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方法:中西医结合.结果:治愈率77%、好转20%、无效3%。结论: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达到有效调节雌激素与睾酮的比值。补养肝肾,舒经通络散结.此症可愈.
其他文献
杜玉堂教授为全国中医外科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委员会乳腺病协作组组长。具有四十余年乳腺病诊治经验,成功研制"乳块消片、乳块消颗粒"用于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乳块消"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5版一部)。此药是最早进入药典的治疗乳腺疾病的中成药,并获国家中药保护。杜老研制"中药乳罩"及其科技图书--《乳腺知识与保健》也屡获省部级奖励.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造诣精深
楼丽华老师是浙江省名中医.多年来一直从事乳腺病专科临床工作,对乳房囊肿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本文将其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乳房囊肿是一个充满液体的囊状物,分积乳囊肿和单纯囊肿两类。积乳囊肿是指乳汁在乳管内积聚而形成的囊肿,多见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乳汁分泌而乳腺导管不通畅是积乳囊肿的病因。乳房单纯囊肿是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一个类型,其形成是由于病变部位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顶浆分泌,使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胶、饴、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具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等多种功效。吾师唐汉钧教授业医四十余载,精于外科而通十三科之道,崇尚"治外必本诸内"的学术观点。每临冬日常运用膏方调治乳腺病等外科诸疾,屡起顽症沉疴而求之者众.余幸蒙教泽,得益良多,兹举其要,以飨同道。
目的:探讨乳腺腺体局限性增厚与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共48例患者因乳腺腺体局限性增厚与本院接受区段切除或微创活检术,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乳腺癌3例,占6.25%,其余45例均为乳腺增生症或伴有其他病变,其中伴有异型增生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形成1例,导管扩张11例,导管上皮增生7例,纤维瘤形成6例,慢性乳腺炎1例。结论:对以乳腺腺体局限性增厚为临床体
Her-2/neu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是判断某些肿瘤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指导生物学靶向治疗,与乳腺癌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前已有人源化的Her-2/neu受体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更多新颖的免疫治疗方法也正在进行临床前期研究,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本文就Her-2/neu基因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肿瘤恶变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二仙汤中君药仙茅、淫羊藿单用或与TAM合用是否有促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设立空白、E2及TAM对照组,观察二仙汤中两位君药仙茅、淫羊藿颗粒剂及含药血清单用及联合TAM在不同剂量和作用时间下对MCF-7细胞的生长的影响。应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应用Annex-V+PI双染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仙茅、淫羊藿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
"归巢"理论认为乳腺癌的转移是一个主动、有序、有器官选择性的过程,其中CXCR4和CXCL12所构成的生物学轴在乳腺癌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该轴与乳腺癌转移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及其发挥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以利于判断临床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1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水平划分为4个分子亚型。对比分析4型患者的分布比例、发病年龄、病理组织学分类、肿瘤最大径以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结果:在四型中,luminal A型例数最多,共131例(60.1%);basal-
观察粉防己碱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系增殖作用的影响,MTT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对粉防己碱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粉防己碱对乳腺癌细胞系细胞周期、凋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粉防己碱对MCF-7细胞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存在剂量和时间的依赖关系。粉防己碱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阻断细胞由G1期向S期移行,使S期细胞数目增多.
目的:介绍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F)及其活性成分染料木素的抗癌作用及毒性作用进展,探讨SIF在抗癌有效剂量及毒性剂量。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者的实验结论的总结与比较,评价了SIF的抗癌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参阅相关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SIF抗癌作用、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比较讨论其实验结果及观点。从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动物体内实验及体外实验几个方面探讨SIF的抗癌有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