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隐杆线虫对凤仙花茎、散沫花安全性评价

来源 :第五届长江三角洲地区植物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hu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inn.)(缩写为I.balsamina)为凤仙花科(Balsaminaeeae)凤仙花属(Impatiens)一年生草本植物.凤仙花属共有植物900余种,全球均有分布.凤仙花(I.balsamina)作为观赏植物国内外均有种植,也是该属植物的常见品种,其茎(被称为透骨草)在民间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蛇咬伤、鹅掌风、 风湿性关节炎、 痈疖疮疔、 胎衣不下、 溃疡日久不愈和经闭腹痛等,有小毒.
其他文献
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virginica)系锦葵科海滨锦葵属的多年生耐盐经济植物,集油料、饲料、医药和观赏价值于一身.该物种由南京大学盐生植物实验室钦佩教授于1993年从美国特拉华大学引进,随后对其进行了生理生态、营养和活性成分测试等一系列研究.海滨锦葵具有多重抗性:耐盐(成年植株可耐受25%的海水浇灌)、抗旱、耐涝(在水中可形成气生根)、抗虫.海滨锦葵的花形美、花期长,是绿化美化海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特异控制花粉外壁内层的基因TEK,并阐明了其在绒毡层发育遗传调控网络中的位置.植物花粉外壁是花粉粒表面的一层坚硬而具有粘性的结构,在保护花粉免受环境破坏、促进花粉与昆虫以及花粉与柱头之间的附着与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花粉外壁分为两层:有蜂窝状的外壁外层(sexine)以及平坦的外壁内层(nexine).这两层的合成物质来源于花药绒毡层细胞.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外壁外层,但外壁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亦称北冬虫夏草或北虫草,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菌物类中草药资源,具有抗肿瘤、抗病源微生物、保护肝肾及呼吸系统和调节免疫系统作用等功效.目前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育已经取得规模化的发展,成功实现商业化生产.但子实体的生产原料仅局限于大米等谷物类基质,这不仅导致生产成本的剧增,还极大地提高了污染的风险.为探讨更多培养基质原料的应用,更充分地开发这种珍贵的食药用菌
以肉桂(Cinnamomun cassia)的筒皮、桂叶、桂枝、果实、花萼5种植物部位为研究对象,通过GC-MS对各植物部位所含精油的主要成分进行检测,并对成分组成的差异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以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等指标对各部位精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长的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五种植物部位中,除果实外均富含精油,
会议
赤霉素(gibberellins或gibberellic acid,GA)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有活性的赤霉素在高等植物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中扮演着许多功能角色,如调控表皮毛状体的发育、催化花与果实的成熟、促进植物茎秆的伸长、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发芽、促进植物叶片的延展、调控开花时间等.GA20氧化酶是GA生物合成中最重要的限速酶,是一种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是植物矮化的关键基因.山核桃(Car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及多种代谢的主要器官。在自然或者人工条件下,高等植物常出现叶色突变现象,其中许多白化突变体不能存活。白化转绿则属于非致死叶色突变,主要表现为苗期白化,随后叶色逐渐转绿,直至恢复正常,植株继续生长发育完成整个生育进程。白化转绿突变体不仅在研究叶绿体发育机制和过程、光合作用机理、光形态建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理想的形态标记材料可应用于遗传育种。
中心蛋白(centrin)是EF-hand钙结合蛋白,是钙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它含有4个EF-hand结构基元,每个结构基元能结合1个钙离子,是很多生物体的微管组织中心(中心体、基体或纺锤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蛋白在细胞的正常分裂以及包含中心蛋白的纤维系统收缩中起重要作用。
以往的研究显示,当双子叶C3植物拟南芥叶片曝露于强光(HL)下时,会引起所谓的"系统性获得的适应反应(SAA):植物会优先在曝露于强光下的维管系统中积累H2O2信号,这种信号分子可以通过维管的运输使遮阴部分提前做好适应性准备.据推测是叶脉独有的C4光合作用通过Mehler反应触发了H2O2信号.这可能是因为在中脉中,Mehler反应利用O2取代了被脱羧作用利用的NADP+作为光合电子传递链的末端受
近年来由于农业化肥的使用及酸雨的频繁沉降,使土壤酸化加剧,大量的活性铝严重抑制了作物的生长,铝已成为酸性土壤中抑制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南方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是红壤,遍及南方15个省区,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7%.南方地区酸雨发生的频繁,降雨量大,红壤普遍呈强酸反应(pH值约为4.0~5.5),其富铝化程度还在不断加深,因此,铝毒被认为是南方红壤地区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改善酸性土壤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通过固定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是关键的C4植物光合作用酶.为了揭示高光效转C4 PEPC基因水稻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理.本实验使用高表达转C4 PEPC水稻(PC)和野生型水稻Kitaake(WT)为供试材料,在植株的4-5叶期,使用不同浓度外源氯化钙溶液,研究在15%聚乙二醇6000 (Polye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