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平台的浙江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核查系统建设

来源 :浙江省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_we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果核查是保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成果核查系统能够提高核查的工作效率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质量.本文提出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核查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并结合实际应用,总结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系统功能扩展的设想.
其他文献
历年来,建筑用石料矿开采留下的废弃矿地严重影响镇海区及宁波市的生态地质环境.2018年,镇海区启动废弃矿地综合整治利用,以废弃矿山整理出的土地资源为杠杆,撬动生态环境的修复,以期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镇海区的工作探索,为废弃矿地整治利用的推广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
江北作为宁波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和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土地供应尤其是工业用地供应不足和闲置低效用地两种现象长期并存.为破解土地“紧缺”和“沉睡”双重魔咒,我区大力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盘活存量、挖掘潜力,实施差别化调控和多元化改造,努力为土地资源赋予更高效益的“二次生命”.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河谷孔隙潜水是除了水库水外农村地区生活饮用的主要水源,本文对宁波大规模采用河谷孔隙潜水作为供水水源的鄞州、奉化、象山、海曙、北仑、余姚农村地区地下水的特征、现状及历史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河谷孔隙潜水状况总体良好,大多为Ⅱ类,象山茅洋与海曙鄞江区域已经达到轻污染.水化学性质不稳定,
宁波市是我国地面沉降较严重的城市之一,50多年的沉降历史给城市造成了20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影响着港口城市工程建设和发展.随着城区地下水禁采和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工程性地面沉降已逐渐成为滨海软土地区地面沉降的主导因素.本文基于宁波市地面沉降发展历程与现状,简要阐述了引发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及地面沉降给城市发展造成的危害.从行政管理、技术防控等方面,提出宁波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对策,为进一步促进国际港
宁波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是建立在1∶10万基础地理、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数据基础上,以自然斜坡为基本单元,以地质灾害潜势度为基本概率,基于潜势度与降雨因素的联合概率建立预警模型,根据预警指数分布划分不同区域的预警风险等级,绘制预警预报等级图,达到概率预报与地质认识的统一.基于预报结果和反馈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以准确度对一次预报结果进行空间综合定量评价.
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的现实需求,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我现有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实践基础,提出了开展全省1∶2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思路和存在问题,可以为今后该项工作实施提供参考.
在住宅精装修时代来临,特别是现在市场上“白坯验收、精装交付”现象盛行的情况下,本文重点通过对建设单位宣传所谓的“灵动空间”、“可拓展空间”等分析,结合不动产首次登记风险分析,提出针对住宅精装修时代下不动产首次登记风险防控措施.
以德清县为研究区域,探究“标准地”改革背景下,影响高技术新技术企业落地发展意愿的关键因素,为规范“标准地”改革政策制定与促进高技术产业落地提供理论借鉴基础.研究表明:“标准地”供地模式对于高新技术企落地发展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其中控制指标精细化、区域监管建设、政府服务建设、土地产权管理以及挤出效应认知等5个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落地意愿影响显著,并从健全“标准地”控制指标体系、建立统一严格的区域监管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解决农村发展中的机制创新,是当前土地科学研究与土地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椒江区自然资源分局根据农村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农村土地违法用地现状分析,对农村土地综合监管机制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并针对发现的问题,从用地审批制度的源头找方法、找对策,综合各方监管平台,共同打造监管机制,着力破解“重审批轻监管”的现状.
北仑是宁波市6个市辖区之一,位于宁波市东部,濒临东海,三面环海,北临杭州湾,南临象山港,港口条件优越,是中国大陆第二大港口——宁波港的主要腹地.区域总面积614平方公里,总人口88.34万,其中户籍人口35.84万.区域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目前,全区建设用地规模33.23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比例为36.08%,已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