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瘀浅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胰岛素抵抗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m0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为发端的肝内脂质沉积,在此基础上继发的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形成NAFLD的“二次打击”学说为医学界广泛接受。本文从中医学痰瘀交阻的病机来探讨导致NAFLD发病的IR这一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软肝饮对CCl4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肝脏组织胶原沉积、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表达的影响,研究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基础。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饮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背部皮下注射CCl4花生油溶液(10%)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的同时,软肝饮组予软肝饮灌胃,
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两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疗程一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肝功能(TBil,ALT, ALB)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病例按中医分型属于肝胆湿热型和肝郁气滞型治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苦参制剂(肝炎灵、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体外对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药物与血清共育方式,分别于药物与血清共育10分钟和24小时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观察苦参制剂对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外血清共育实验表明,含有苦参碱与苦参素的肝炎灵原液对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有直接抑制作用,而苦参素体外对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无直接抑制作用。结论:苦参素体外对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无直接抑
目的:探讨中医古代文献中治疗臌胀的方剂和药物的配伍规律,推论与之相应的病因、病机学说和证治理论。方法:本研究以汉代至清代中医文献所载治疗臌胀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在电子出版物《中华医典》光盘中根据检索词"臌"、"鼓"、"蛊"、"胀"在全文区中检索并筛查出臌胀的相关文献,收集比较完整的古代中医文献中治疗臌胀的方药资料,以方药使用为线索,运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对治疗臌胀的高频数药物及组方规律进行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多见,其病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经临床实践认识到,该病的主要病机是阳气虚衰,治疗以温阳益气为主,此治法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抗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体外培养,以拉米夫定为对照药物,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内总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观察氧化苦参碱对细胞内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影响。结果:氧化苦参碱体外对HepG2.2.15细胞内总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率为19.93%;而拉米夫定对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率更高,达49.30%。结论:氧化苦参碱具有一定的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作
目的:观察赶黄草浸膏对TGFβ1刺激肝星状细胞胞内外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HSC-T6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用含0.5%NBS的DMEM培养,模型组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TGF-β1刺激,药物组分别用不同浓度药物培养液加TGF-β1刺激,采用AlamarBlue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根据AlamarBlue法及MTT的结果,正常组细胞以含
目的:研究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复苏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SC-T6单细胞悬液稀释成浓度为2.0×10个/ml,并以0.1ml/孔接种,置于37℃、饱和湿度、5%CO培养箱内培养,24h后将不同稀释度的川芎嗪按0.1ml/孔加入培养孔。实验另设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每24h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状况,实验第4天取细胞上清液,以MTT法测定细胞OD值,计算出药物
目的:观察凋肝颗粒剂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方法:选用雌雄性各半BaLb/C小鼠共7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左旋米唑+环磷酰胺组、凋肝颗粒组中剂量组、调肝颗粒大剂量+环磷酰胺组、调肝颗粒中剂量+环磷酰胺组;调肝颗粒小N量+环磷酰胺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各组小鼠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结果:凋肝颗粒剂中剂量组与正常
目的:探讨清肝调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0只,除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外,余60只建立以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除模型组外,清肝调脂饮低、中、高剂量组和西利宾胺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药物治疗。实验12周后,各组大鼠全部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MDA含量以及SOD活性,肝组织行CD14、CYP2E1免疫组化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