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学业有效“增负”的内生动力与实现路径

来源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八次工作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学业“增负”是本科教育回归常识的体现,是为我国实现“中国制造”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当前本科生合理“增负”缺乏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和动力.实现有效“增负”应主要从学业的前景压力、学业的竞争压力和学业的成效压力三方面寻找突破口,以大学职业规划、考研为抓手;营造以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的学业竞争氛围;改革学业评价机制,促进学业成效压力科学转化为“增负”的内生动力等方面施策.
其他文献
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高等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研究了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改革思路,提出了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具体的改革措施.
OBE作为新工科工程教育的重要理念,对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外语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OBE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使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的毕业要求为导向,确定学习成果,构建与专业学习及职场需求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运用基于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完善自我参照评价,打造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一体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促进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外语素质的培养.
为了顺应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实例,介绍了学院以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为依托,以“示范课程”建设为载体,坚持时代引领和应用驱动,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教育信息化应用新常态.示范课程建设通过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达到了将课程建设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真正推进了
项目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的实施当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自主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学方法.伴随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日渐深入,把翻转课堂和项目式教学有效融合起来,可有效增加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时间,克服项目式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缺点.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旅游资源管理”为例,详细介绍了“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的教改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是篮球专项课教学的重要维度.美国篮球运动知识体系的模块构成与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范例,拓宽了篮球专项课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浅层走向深层的研究路径.反思我国的篮球教学实践,仍然存在着“专项体育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结构的矛盾问题.结构化视阚下篮球专项课教学内容结构向深层次挖掘,过程结构向比赛情景贴近,方法结构吸纳国际先进训练理念,从而有效达成“三位一体”的总目标.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涉及面广、发展迅速,且相关概念与体系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难学、难教是该课程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建设“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精品资源共享课,借助线上辅助学习与线下指导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
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新时代的任务,结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高等医学教育和医学生思想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探讨高等医学院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阐述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始终围绕和贯彻立德树人的主线,提出加强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对策.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黄冈师范学院聚焦课程思政,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积极创建红色育人品牌,探索“三全育人”机制,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拓展课程资源,挖掘通识课与专业课思政元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与实践,加强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为高校“课程思政”的推进和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本文聚焦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从高校专业课程发展的独特属性出发,以推动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了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着力点,即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树立协同育人理念,促进资
秉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办学育人传统,大庆师范学院将铁人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优秀资源和重要法宝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和融入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在深化创新铁人精神育人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打造铁人精神特色课程,强化通识教育课程,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建设,力求实现思政课程和其他各类课程的同频共振、同行同向.新时代,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