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特色研究——以胶东半岛都市圈为例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都市圈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对都市圈特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都市圈特色是都市圈内城市、乡村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和人工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三个方面因素是都市圈特色的形成基础.文章以胶东半岛都市圈为例,对构成都市圈特色的自然景观特色、城市景观特色、乡村景观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旅游特色、产业特色等各种要素进行了系统剖析,探讨了都市圈特色的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必须加快地区城市化进程,对长春市城市化情况调查分析之后,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就要坚持走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相结合发展道路;走适度集中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坚持规划光行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加快城市化进程.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城际空间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地区发展态势、城市之间共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妥善处理城际关系、进行城际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中西方城际空间形态对比,建构了我国快速城市化地区协调发展的城际空间形态模式,研究了城际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的策略、目标、内容与方法等.
唐山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北依巍巍燕山,南临滔滔渤海,处于大北京经济圈内,京都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在这里融汇.唐山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摇篮和发祥地,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这里曾经诞生过中国的五个第一:中国第一座近代大型煤矿、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水泥和第一件卫生陶瓷.可以看出,唐山市是一个工业发展历史很长久的城市.1976年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和其后的迅速
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这对于改善和提高城市功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在分析现状和问题、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制定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保障体系相关科技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应根据法制原则,人本原则和自治原则出发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城市的安全保障与重大灾害应急响应管理体制,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和决策辅助系统.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城镇体系是城市化发展的地域组合形式,其发生、发展与周围的自然系统存在着必然的、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充分体现在城镇体系的地域特征、空间格局与布局规律上.从西部来看,城镇化普遍滞后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针对宁夏目前存在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宁夏的五个生态环境分区为基础,首先探讨了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的地域特征,进而明确提出了宁夏城镇体系空间发展
本文在介绍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华东师范大学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对武汉市当前生态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结论,指出了在城市生态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从政治学的视角对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认为城市规划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问题,现代城市规划也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公众参与既是政治参与,也是政治监督.不论从城市规划本身的需要,还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规划公众参与都有积极的社会政治意义.最后,从建立责任政府、规划互动机制,以及优化规划工作思路的角度,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以遵义市中心城区湘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主题应与城市总体景观特色定位相协调的必要性.文章指出,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立足现状,积极提取反映地方风格的要素,采取地区风格与景观相融合的具体措施,塑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段,创造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滨水景观.
本文为以昆明市呈贡新城为例,对城市增长需求下的新城规划进行了探讨.文章以呈贡新城为例,综合分析了城市增长需求下,新城的发展趋向、功能结构与昆明在新世纪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的密切关系,通过新城的整体性规划,促进昆明城市功能的完整性,全面提高城市整体综合实力,从容面对历史性机遇的挑战.
传统的城市增长过程一方面促进了人口的集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创建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