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回顾已丑多灾年,进一步用干支历回归法、五运六气、海温变化效应等宏观预测资源,和冬至、春节、立春、辰月头等微观预测资源协调整合,总结春季预测中误差,探讨已丑多灾年发展变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回顾已丑多灾年,进一步用干支历回归法、五运六气、海温变化效应等宏观预测资源,和冬至、春节、立春、辰月头等微观预测资源协调整合,总结春季预测中误差,探讨已丑多灾年发展变化。
其他文献
大型地面光电跟踪测量设备是靶场测控系统的主要装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稳定跟踪各类飞行目标,并精确给出目标的角位置数据。因此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测角精度是关键技术指标之一。结合现有的工程实际与工艺水平讨论了静态测角标校场的工程化原理与设计,并进行了三维建模实践。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对测试精度起关键作用的指向桁架结构的设计过程。通过理论分析,最终得到了符合静态测角实验室检测的新型实验设备设计方案。实验结
光电跟踪测量设备是靶场测绘系统的主要装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稳定跟踪各类飞行目标、航天器等空中移动目标,并精确地测量和记录这些目标的外弹道参数和飞行姿态。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属于精密光学仪器,其跟踪性能、测角精度、成像质量等技术指标对顺利完成测控任务均有重要影响,因此为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对设备能否满足指标给出准确和定量的判断,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靶场配置相应的计量校准检测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全站仪角度标准差主要使用标准角法和常角法来测试。国家检定规程规定二者的最大允许误差是同一量值。通常,在量值传递中人们并不十分明白两种方法的差异以及最大允许误差是否合理。测绘学院榆修中心为此专门上了一个项目,试图从两种标准器的原理、特点、溯源性、适应性、优缺点、不确定度来源等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给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价以及一些有用的建议。本文是该项目的简介。
地震预测预报的难度大,但并非了无痕迹或不可知,我国每次较大的地震都有案例总结。统计表明,近40年来,有77次地震在发生前均有中期、短期甚至临震预测,不能因为汶川地震预测的失败,就全面抹杀中国的地震预报成绩,即我国的地震预测成绩是应予肯定的,汶川地震也并非是无前兆的“怪震”。
2009年初作者用地磁相空间结构异常法对地震和气象灾害灾害做了年度预测,6月和9月用地磁太极图法对地震做过临震预测。另外,通过对太阳活动周的研究,年初对2009年全球巨震也做了预测。
2002年提出用电磁波异常二倍法预测全球未来地震发震时间,之后又提出原子裂变式研究未来发震方向和发震地点,最近结合对西安、京津唐两个地区潜伏的震源区连续几年活动规律和发震时间的总结,归纳出如何预测某个地区未来发震时间“有后无前”的判定方法。
本文以2009年天灾预测为主的总结,论证了我们继承翁文波天灾预测思想事业的意义价值,不辱使命,严正法纪是当务之急。
本工作概述我国学者多年来,基于实践信息的分析相继发现了重大地震前的大气特征与变化。其中包括耿庆国研究员、欧阳首承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地震前的干旱、地热的大气结构特征与变化,和陶守正教授80年代发现的地震前的‘近低空大气的减压效应’。本系列工作出于人们对于地震缺少或基本无事前的感官效应的问题上,上述学者相继发现了气象信息对于地震事件展示了间接信息的特点,拟分别介绍其工作的要点。意在贯彻地震灾
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于2007年12月31日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提交“2008年天灾预测年度报告简表”中的最后一个预测意见是:2008年12月21日15天或士10天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或欧亚地震带内可能发生一次7.5-8.5级的大地震,作者于2008年12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的预测会议上再次预测:2008年12月21日士10天或土14天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或欧亚地震带
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作者于2009年6月30日向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发了e-mail,主题是地震短临预测,内容是: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预测:2009年7月17日士5天或士10天,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内特别要注意我国台湾省及邻近海域或在欧亚地震带内,特别要注意我国西部或西南地区,可能发生一次7.5-8级左右的大地震,同时又发给许绍燮院士,郭增建,汪成民,徐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