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及其固有束联系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中央型损伤病理

来源 :第五届天津骨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中央型损伤病理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讨论得出:颈脊髓每一节段病损可议累及传导束(长束纤维)引起上运动神经元通路神经功能障碍;累及灰质前后角产生相应髓节神经根损害表现;而损害脊髓灰质及其周围白质内固有神经元及其突起,“短束纤维受累”则表现为下位多个节段下运动神经元通路的神经功能异常。这种损害可能构成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中央型损伤多节段下运动神经元通路功能障碍表现的病理基础,为临床上通过颈椎管前路或后路减压治疗该病损的依据。
其他文献
笔者分析了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42例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分析此类骨折的损伤特点及病理特点,提出在治疗策略上要分步骤进行,即通过现有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提出内、外固定术的序贯治疗方案,并总结了管状结构重建的必要性,外固定选择和去支架时机,以及干髓端骨折愈合后的序贯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骨折的复位情况,分析复位不佳的原因。方法:20004.2-2008.8年行PKP治疗的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61例,回顾性总结分析了上述患者病例资料,并随访其术后疗效。结果:PKP均能在椎体内扩张造成空腔,但椎体内扩张程度明显大于椎体高度复位程度,与术前相比,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3mm(
目的:总结应用可活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假体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5年2月2007年9月,应用可活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垫技术治疗关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13例,回顾性总结分析了上述病例资料,并随访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二次翻修手术均获得成功,目前未发现复发和新的感染。结论:应用可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垫技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成功率高,二期翻修并发症少,可最大程度
目的:总结具有关节作用的隔体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二期翻修中应用的经验。方法:2005.5—2006.5共对1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患者施行二期翻修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X光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定慢性感染的诊断,所有患者均未行髋关节穿刺检查。一期手术包括假体取出和关节型隔体的植入。术后据培养结果静脉用抗生素3周,然后口服抗菌素3周,术后每一个月复查一次血沉(ESR)、CRP,二者均正常后,取出
随着骨科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对骨肿瘤治疗经验的积累,近年来的诊治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在某些方面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本文以解剖部位为序,简要介绍在不同部位肿瘤近5年应用的一些新的技术,主要包括: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骨盆肿瘤重建的进展;腹主动脉阻断在能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儿童的保肢治疗。
骨质疏松症与颈椎病的发病年龄高度吻合,但两者间的相关性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正常对照组、颈椎病、骨质疏松症合并颈椎病患者的x线影像学测量和对比研究,探讨骨质疏松和颈椎病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与颈椎病可能具有相关性。骨质疏松造成骨小梁压缩、微骨折,使椎体变形,椎间盘退变及应力性不稳促进了颈椎的退变过程。因此,除了观察分析颈椎病患者椎间盘退变外,进行骨密度检查,测量分析其颈椎椎体形态改变,具
本文通过15例超声引导下骨肿瘤穿刺活检讨论超声在骨肿瘤活检中的作用。讨论得出,骨肿瘤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具有安全、无辐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穿刺病理阳性率高,穿刺部位广泛,设备条件要求不高,操作方便,降低费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技术用于大型骨盆和骶骨手术以降低患者术中血液丢失的临床效能和可行性。方法:某医院自2007年8月~2009年4月有15名ASA1-2级、年龄18-72岁预计术中出血量超过3000ml的大型骨盆和骶骨手术患者术中借助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技术成功完成了手术。结果:所有手术均达到充分止血的目的没,基本上为无血操作,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切除从容、彻底,避免了在操作过程中反复止血
本文通过对行椎板切除术3~5年,并有不同程度小关节切除的退行性腰椎病患者68例进行随访,分析了椎板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的中期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了解了小关节切除术对手术结果的影响及术后腰椎不稳定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减压术中关节突的适量切除有利于手术的暴露和减压操作,保证神经结构减压的充分,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不同程度的椎板及关节突切除没有对手术结果的不利影响,而且与术后腰椎不稳定发生无统计学
目的:探讨髋关节造影在DDH闭合复位中的作用,评估其头臼同心圆复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2007年间DDH闭合复位前行关节造影并获得连续随访的病例共61例72髋。结果:72骸中,31靛造影及CT扫描提示可取得稳定的同心圆复位(A型);22骸复位后不稳定(B型),给予石膏裤固定,随访时12髓更换石膏裤时再次造影提示改进,继续固定,10髓随访中需手术治疗;19骸造影与CT提示复位失败,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