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影响

来源 :安徽省第十七次心血管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高,远期预后不良,尽早开通梗塞相关血管,完成血运重建是当前主要的治疗策略.目前,经静脉溶栓治疗仍然是临床上广泛采用的血运重建手段;但溶栓再通率不够理想,尤其是对于伴发糖尿病的患者.本研究旨在观察在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溶栓疗效及近期心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尿激酶溶栓前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提高再灌注成功率,延缓心功能的下降。
其他文献
随着起搏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起搏器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植入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起搏器术后程控随访工作量的增加.起搏器术后程控和随访目前主要采用诊室内面对面的经胸遥测方式,这种随访不足之处是需要患者反复就医,占用了医生和患者大量时间.然而,这些常规随访中55%-70%患者随访结果正常[1,2],不需要修改参数,这无形中造成了医患双方时间和费用的浪费.况且,随访间期如果起搏器系统发生故障或工作参数不适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血液循环中红细胞体积变异的一种定量指标,主要是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来测定的,比普通血红细胞涂片上的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真实、准确,通常以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CV)来表示.RDW的升高代表红细胞体积大小差异增大,它能准确、客观地反映血液中红细胞大小形状的一致程度.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进行贫血的诊断和分类,尤其是在对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上面运用较多.近年来国外有文献报道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经黄嘌呤氧化酶等作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尽管血清尿酸还不是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但已有不少临床研究显示,血尿酸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本文以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疗效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早在1960年第一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就揭开了心肌缺血血运重建的历史,这50年来临床心血管医学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管再生的问题[1].以往的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是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新生血管形成修复的重要参与者,并可能提高血管相关疾病如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和灌注能力.然而,内皮细胞治疗的一大障碍就是很难获得足够的细胞.虽然,内皮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但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会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目前实现再灌注再有效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但是急诊PCI过程中,当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时,可能造成冠状动脉内斑块脱落或大量微血栓形成,栓塞远端血管形成慢血流、无复流或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动过速,患者多是由于折返机制所引起,其中典型的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这两种室上速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90%左右[1],明确心动过速的诊断有助于临床药物选择及射频消融的准备,临床上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有人提出包括V1导联QRS波假r波,下壁导联(Ⅱ,Ⅲ,avF)假性s波等用来鉴别PSVT的类型,
avR导联是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心电图时容易被忽视的导联,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明确心动过速的诊断有助于临床药物选择及射频消融的准备,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各种诊断标准先后被提出用来鉴别心动过速类型[1-3],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PSVT发作时avR导联形态的改变,探讨其对AVRT与AVNRT的区分作用。通过分析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在产前1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左室收缩功能受损和心力衰竭为特征的心肌疾病.PPCM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一种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与心肌炎、病毒感染、妊娠期进入母体循环的胎儿细胞微嵌粒有关;而多次孕产史、高龄产妇、多胎妊娠、先兆子痈及妊娠期高血压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本例出现QT间期延长及恶性心律失
房颤射频消融引起胸腔积液有,合并肺动脉栓塞较少见,死亡率较高,对于消融术后出现胸腔内出血患者治疗时要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对判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该研究患者例数980例,结论可能存在偏差,需进一步大量临床病例观察,甲状腺功能影响心血管功能,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女性多见,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促使病情复杂化,治疗难度增加,不典型病例极易误诊漏诊。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初发的房颤患者,常规给以甲状腺功能测定,以便及早发现,尽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