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分子机制及诊断思路

来源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发达国家发生率0.5%~5.2%,在我国年发生率为101例/10万人,近年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肾结石复发率很高(5~10年内复发率50%,20年复发率75%),并对肾脏有直接损害作用.因此肾结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一直是泌尿内外科医师共同关注的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肾结石形成机理有许多研究,提出了晶体过饱和学说、抑制物学说及基质学说等,这些学说将肾结石形成的中心环节归结为尿液中各种成分异常或比例失衡而引起尿液中晶体形成,尿晶体成分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机制最终导致肾结石形成. Levy等检测了1270例尿石症患者24h尿生化指标,发现96%的尿石症患者均有一种或多种尿生化指标异常,这一研究结果支持尿晶体成分异常是肾结石形成的基本条件的观点.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高草酸尿,高钙尿,高尿酸以及低枸橼酸尿肾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引起尿液晶体成分异常的原因比较复杂,近年来,随着对肾脏钙离子、草酸、尿酸及枸橼酸等物质转运机制研究的深入,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对肾结石成因有了一些新认识和新观点.本文内容包括: 1、肾石症尿晶体成分异常的分子机制 2、肾结石临床诊断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CKD抗高血压治疗策略和目标:策略:生活方式改变;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目标: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等等.
炎症反应存在于几乎所有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并且这种进行性过程不受原发病理的影响,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共同最终途径.趋化因子在包括肾脏炎症在内的所有炎症反应中都起关
会议
肾小管间质疾病是一组主要表现为急慢性炎症、间质纤维化及/或肾小管转运功能异常的疾病.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肾小管一间质疾病知之甚少,甚至将肾小球疾
会议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进入21世纪之后如同其他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已经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衰的首要原因.因糖尿病患者在其肾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往往能够有效阻止终末期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本文介绍了自然人群普查情况,阐述了该病的癌前疾病的监视、随访与干预治疗状况,最后论述了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患病风
<正>1技术背景与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患者入院前4个月体检胸部CT发现左肺上叶结节,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发热盗汗、无咯血等症状。经抗炎治疗后复查结节无明显变化
大兴安岭地区食用菌产业出现了集群,但还缺少相关及扶持产业,产业集群增长不快.本文通过分析大兴安岭地区食用菌产业集群的优势与问题,指出要通过培育食用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的老龄化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 ARAS)发生率明显增加.由此引起慢性缺血性肾病(Chronic ischemi
会议
目前认为,感染是诱发HUS的首要因素.大肠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细菌以及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HIV等感染均可诱发HUS.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与HU
会议
肾病综合征水肿的机制传统理论认为"充盈不足",大量蛋白尿造成低蛋白血症,血容量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导致继发性钠水潴留.然而近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