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失地农民心理社会综合支持计划--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失地老人项目

来源 :中国社会学会,日本社会福祉学会,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baob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土地的需求急剧增加.伴随着农村土地的征用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失地老人的问题越来越值得社会关注,南京市雨花区金叶花园社区是新世纪刚建成的城镇拆迁小区,该社区成员以农村居民以及外来人口为主,人口分布比较密集,60岁以上老人在居民中占很大的比例,约1000人.该社区失地老人由于城区风俗以及社会习惯差异巨大,对城市小区生活不太适应;失地后原本的劳动技能无法适应现状,使得他们很难实现再就业,收入来源单一;子女忙于工作,对老人缺少关爱,使老人的精神慰藉缺少.失地农民由于缺乏可持续生计安排,面临"种地无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困境,从而使得他们收入下降,就业困难,缺乏社会保障,这种状况造成了他们的心理失衡和对城市化的抵触,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渐增多.如何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安居乐业,是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项目通过失地农民对其自身人生故事的叙述,深入引导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增进社会使失地农民在城市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义,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失地农民更加平等和自强地去追求幸福生活.
其他文献
不同形态的社会组织在不同情景、事件下孕育发生.面对紧急救灾,应急性社会组织以其特有的形态运作并发挥作用.本文从经验出发,提出一个分析概念——制度性终结,并将其定义操作化为三个层面:政策制度终结,组织制度终结和服务制度终结,用以分析应急性社会组织的生产和运作机制.本文以汶川地震发生后诞生的一个草根组织——A市社会资源协调平台为例,分析其作为应急性社会组织的生产和运作机制,以及其最终走向终结的制度性原
近年台湾经济发展低迷,两岸经贸发展趋缓、传统产业衰退和大型企业外移等综合因素极大地制约了青年群体的就业空间,导致青年失业率高企,岛内就业空间窄化现象驱动了相当一部分青年赴大陆就业和创业.尽管影响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有负面阻滞因素,但仍有许多正面驱动因素,两岸青年职业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两岸青年职业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满足岛内青年就业空间拓展的需求,也有利于促成两岸青年的融合与共生,要通过政策创新、示范建
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体系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为推动实现真正的"共建共享共富",贵州省开展了"农村三变"以及"城市三变"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必须开创性地推进"城乡三变"的改革实践,打破城乡界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本文首先探讨了共享发展的内涵,回顾了"城乡三变"改革项目的发端,并结合贵阳市的实践案例"贵阳高新区
老有所养,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幸福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向社会开放以后,民营养老护理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严重挑战,公办养老机构出现"一床难求"、而民营养老机构且出现床位闲置以及养老护理服务跟不上的局面;民营养老机构管理者在扩大养老规模、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审时度势、如何主动顺应时代的要求迎接新挑战,提供与高度发展的养老需
人口及其潜能的发展问题,在所有的民族(国家)中都是最重要的问题.家庭是国家人口、社会福利的基础,担负着孩子的出生、健康、发展、教育、培养和社会化的功能,因此,家庭政策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俄罗斯这样的人力资源不足,人口不断减少的国家尤为重要.在俄罗斯,对家庭制度、家庭稳定状况关注不足以及支持力度不足,是影响人口问题的主要原因,以至于转型后的俄罗斯,依然遭受着人口减少、家庭状况不稳定等问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与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照看孙辈、提高晚年生活质量选择前往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由于受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市与农村生活差异较大,流动老年人能否适应流入地生活需引起社会关注.本文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对银川市流动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半结构访谈,了解流动老年人在流入地的社会交往、社会认同、社区参与、心理健康、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情况.对影响流动老年人社会适应的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终端,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层实践.在社区建设中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是提升社区能力的有效手段.欠发达地区的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机构都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制度环境不利、机构地位尴尬、提供的服务专业性不强、资源连接能力弱等问题,因此,社区建设的推进、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更具支持性的政策环境,需要社会工作机构提升自身的专业性,提高连接资源的能力
国民基础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制定)是韩国重要的公共救助制度,这个制度是国家对生活困难的所用国民保障最低生活的制度,国家通过家计和资产调查,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国民提供给付,公开承认国民的给付权.实现给付权的前提条件是依据自决原则提出申请,对个人有必要与生活相关的现金给付进行管理.从2010年开始,在实施基础生活保障制度过程中,通过事业指南对无意思能力或意思表示能力弱者等判断能力不足的低保户实施
目前中国人口结构呈现高龄化、空巢化和失能化的特点,社会养老负担日趋沉重.机构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养老模式,在应对老龄化战略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为了加快推进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本文从人力资本视角,基于对陕西省两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提高薪酬水平等措施.
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农村青年不断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失能老年人护理的问题日益严重.现今仅有青岛于2015年将农村失能老年人纳入护理保险体系,在当前中国其他地区农村尚未具备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农村地区的失能老年人互助型护理服务供给的可行性,通过充分整合现有农村医疗资源与人力资源,提高基本医疗体系的使用效率,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失能老年人护理的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