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的建立: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来源 :2017中国草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用国外的国家公园概念,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来保护中国的环境生态.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本质上需要以及能够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理论研究?本文首先梳理国家公园概念的由来,以及世界范围内保护地发展的历史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保护地发展历史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本质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由此提出理论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视角.
其他文献
中国畜牧业发展处于由传统草食家畜畜牧业向多元化现代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期,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要求也日益增长,畜产品安全也成为近些年关注热点.草产品加工是连接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草产品加工可以调节丰欠年饲草供应不平衡,保证饲草均衡供给,有效保证现代畜牧业发展.本文从草产品加工的概念、内涵、基本内容、研究进展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草产品加工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结合中国草产品加
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在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深入与拓展.以生态监测为基础,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过程及成因是现代生态学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生态监测的概念、任务、特点及类型入手,重点阐述了生态监测的指标体系、监测内容以及主要监测方法,论述了生态监测与环境监测、生物监测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及应用前景.同时,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强化中国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应用途径拓展以及生态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可以说是中国奶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抹去的痛,但却给中国牧草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等政策支持下,中国牧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此时的牧草种植主要是为了生态保护,牧草种植管理粗放、品质不高,为种草而种草,并非为畜牧而种草.2012年中央开始推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2015年以来的多个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把发展牧草产
在农区、半农半牧区,人们对禁牧与放牧的取舍长期挣扎在“一放就过、一管就死”的怪圈中.过去管理不严时,牛羊漫山遍野,肆意啃食草木;如今强化管理,则政策性禁牧,牛羊必须圈养,不许离开饲养场半步.本文通过专家对牛羊生活习性及优良牧草在草地上的演替规律的论述,揭示“禁牧”与“放牧”绝非针锋相对的,在植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科学的划区轮牧或季节性轮牧,既能满足牛羊健康生长的需要,又有利于提高草场中优良牧草的比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甘肃作为西北内陆省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严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草原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甘肃的草原,从其独特地理位置、面积、类型来说,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甘肃生态文明建
天然草原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对维护动植物种群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草地安全和食品安全,保护人类和动物生存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干旱、超载过牧及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干扰,中国草原严重退化,可食牧草减少,而毒害草大量滋生蔓延,一方面引起牲畜大批中毒死亡,一方面导致草地植物种群结构生态失衡,被称为
本文阐述了河西走廊祁连山地草原在国家生态中的地位意义,分析了当前面临的自然生态系统变化、草畜供求失衡、草原退化、草地使用权、经济发展与草地资源保护中的矛盾等现状问题,提出了河西走廊祁连山地草原可持续发展中关于制订全面长远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健全草原生产生活投入保障体系、划定基本草原、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度、创建河西走廊祁连山地草原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加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以农牧结合为基础的畜牧业发展经历了经营主体变革、农牧结构调整和转型专业化三个阶段.经过进程分析发现,西藏畜牧业发展路径既受政策、制度、资源和科技等外部因素影响,也受农牧结合体系内生因素有机肥、饲料粮和饲草料等以及外生因素化肥、农用机械等的影响.经过内外因素比较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外部因素作用于外生因素,引起数量型专业化;外部因素作用于内生因素,引起质量型专业化;西藏大力发展的种草养
草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牧区则是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牧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实现人、草、畜的和谐相处,推进牧区经济和牧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草原执法监督,及时发现、制止各类破坏草原的现象和行为,实现草原保护与草原利用的有机统一;要在充分评价和衡量草原生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合理控制人、畜数量,减缓草原生态压力;在推进牧区草原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应注意提升牧
生态补偿的内涵尚未统一,但是,其以经济手段应对生态恶化的有效性已被普遍认同.草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下位概念,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对草原生态补偿涉及的各种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为了实现草原生态有效保护和牧区生态文明,需要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支撑与保障.受自然科学局限和理论研究滞后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生态补偿法和专门的草原生态补偿法,现有的草原生态补偿法律要么原则抽象、缺乏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