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叶形变化及其形态解剖结构特征

来源 :第十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301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同一生态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方法调查胡杨不同发育阶段树体上叶形变化的空间规律及其与胸径的关系,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分析叶形变化的形态解剖结构特点。结果显示:(1)不同发育阶段植株基本呈现出叶形指数随树冠层次增高而减小,叶形指数随着枝条由基部向顶端方向节位数的增加而增大,叶形指数与树高、胸径均呈极显著负相关;(2)不同发育阶段植株个体均表现出随着叶片分布冠层的增高叶片叶形指数逐渐减小,叶面积却逐渐增大;(3)叶缘形态变化则是随着叶形指数逐渐减小,叶缘由全缘到开始有齿,从开始有少量齿数到齿数逐渐增多,齿的分布由开始的集中分布在叶片最宽处到分布在叶的全缘;(4)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植株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下皮层细胞厚度及宽度均随着叶形指数的减小而变大,而海绵组织的厚度则是随着叶形指数的增大而增大;(5)解剖学研究初步表明,叶片宽度的变化与叶片横切面表皮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关系。
其他文献
会议
  尽管在被子植物发育基因的研究中已取得很多成果,但以油松为代表的裸子植物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对辽宁兴城种子园的油松雌性不育系胚珠进行了前期研究,为进
  以燕山板栗品种‘燕红’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和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淀粉合成关键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颗粒紧密结合的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
  二倍体草莓(Fragaria vesca)为多年生草本果树。以三种二倍体草莓(“Hawaii 4”,“Reugen”,“alba”)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DAD)和液质联用技术(HPLC-ESI-MSn)
  The fertilization process and cytological mechanism of preventing polyspermy in the fern Osmunda japonica Thunb.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tra
  山茶属系统演化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存在于Sealy 的分类系统、张宏达的分类系统以及闵天禄的分类系统之间.以叶片解剖特征为属性已经成功运用到山茶属分类中,然而,叶片特
  Pollination is a critical step that can determine the rate of seed setting.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self-incompatibility (SI),the mechanisms of compatible
  苦木科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因其极强的抗性而成为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的绿化树种。臭椿的幼茎和叶柄髓部的周缘分布裂生型的构成性分泌道,次生木质部中无分泌道。当受
  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是真核生物中能量储存的最主要形式.模式植物拟南芥DGAT1 基因突变体as11 是由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导哥伦比亚(Columbia,Col)生态型植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