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Ⅲ AN2之处理共识

来源 :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美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大部分N2的首选治疗策略为单独的放射治疗,2年生存率在4%~11%之间。日本的Naruke、美国的Martini于1980年代分别报道了手术能使小部分的N2患者长期生存。之后一系列的研究显示,N2的术后生存率存在极大差异,5年生存率在6%~35%之间,这些研究也提示,术前发现的N2、多站N2、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和腺癌4个因素是N2患者手术疗效不佳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影像学诊断的N2应通过纵隔淋巴结活检证实,分析了完全性切除的N2并PS良好的患者含铂两药方案的术后辅助化疗效果,对N2IIIA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化放疗的有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特征,评价灌注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非胰腺疾病患者和78胰腺癌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36例正常胰腺组织和78例胰腺癌组织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组织的BF、BV和PS值分别为135.24±48.36ml·min-1·kg-1、200.55±54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肝癌SMMC-772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RT-PCR法检测SMMC-7721细胞中PPARγ的表达。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Weste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Skp2,p27K1p1和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RT-PC
本文介绍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年间对814例胰腺癌患者行外科治疗,RO切除351例,其中胰头癌282例接受了根治手术,包括21例全胰切除和8例PV/SMV移植,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认为手术的目的在于“根治”即RO切除和有效的淋巴结清扫,以及胰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
目的: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手术治疗的患者多为Ⅱ期和Ⅲ期食管癌;Ⅱ期和Ⅲ期占食管癌手术治疗的90%以上,但多年来治疗效果提高不多。淋巴结转移数对肿瘤预后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研究着重探讨淋巴结转移数对Ⅱ期和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和国际TNM分期标准的影响。方法:以1 098例10年以上的资料完整的Ⅱ期和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调查资料,通过Kaplan-Meie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No.14v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技巧。方法:结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肿瘤外科和黑龙江省肿瘤医院腹外科2004年1至2007年12月期间清扫No.14v淋巴结的临床资料(357例)和手术实践,提出在处理胃癌根治术清扫该组淋巴结的经验和体会。结果:No.14v淋巴结清扫个数平均1.6±0.7个,No.14v淋巴结转移率为10.64%,侵出浆膜者转移率高。结论:胃下部癌D2手术
目的: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五十多年来外科治疗2万多例的经验和各种教训,以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分析自1952年9月至2005年12月行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20796例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及采用放射性核素、食管压力测定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等方法对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结果:1、食管癌和贲门癌20796例,切除18772例,切除率90.27%,切除死亡366例,死亡率1.95%。近
本文介绍了食管外科并发症的分类情况,分别介绍了手术后隔疝、乳糜胸、主动脉吻合口瘘、肺血管栓塞、手术后的胸、腹内出血、胃的应激性溃疡、溃疡出血和穿孔、残余食管运动障碍、胃排空障碍和急性胃扩张、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本文介绍了标靶治疗使用於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燎最成功的药品上皮细胞生长因素接收器-酪胺酸酶抑制剂(EGFR-TKI)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临床应用特点。
本文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的免疫状态、鼻咽癌免疫逃逸的原因和建立鼻咽癌患者E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治疗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背景:鼻咽切除术是局限性复发鼻咽癌理想的救援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鼻咽位置深在。暴露困难,鼻咽肿瘤难以整块切除。扩大的鼻外进路有利于肿瘤的整块切除,但手术创伤大;内窥镜辅助下的鼻内进路微创且视野清晰,但手术操作困难,目前仅限于鼻咽顶后壁微小病灶的消融治疗。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的微创的经鼻内镜鼻咽切除术,通过鼻内进路将较大的鼻咽病灶进行广泛、整块切除。方法:选择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后鼻孔、鼻中隔、咽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