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稻品种抗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鉴定初报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别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新近发现的水稻病毒病,其病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一个新种,主要通过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持久性传播,在水稻各生育期均能感染为害,具有流行扩散快、监测防控难、为害损失大等显著特点.2008年以前,该病只在华南局部零星发生,短短几年,已扩散至我国南部及越南北部广大稻区,在一些稻区暴发成灾,损失惨重.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但由于该病毒出现时间不长,研究基础薄弱,水稻品种对该病害的抗病性尚缺乏有效评价.2011 ~2012年,我们收集了广西主栽水稻品种45份、广西市场销售的水稻品种46份和广西地方栽培稻品种192份、其他水稻品种66份进行室内人工接种抗病性测定.根据预备试验结果,用特优63作为感病对照品种,采用集团接种法进行抗病性鉴定,接种在60目防虫笼内进行,每品种30 ~ 40株,重复2~3次,每批苗均设感病对照.接种苗龄为1.5 ~2.5叶,接种虫量为平均每苗1~1.5头已饲毒并度过巡回期的白背飞虱成虫,每天赶虫2次,尽量保证被鉴定的稻苗获毒均匀,传毒48h后将虫杀死或把虫转移至其他待接种水稻苗上.已接种的幼苗移植到防虫网室,正常管理,定期喷药防虫,观察发病情况.移栽后20 ~ 30天,待感病对照症状充分表现并经检测确认后,根据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典型症状调查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品种抗病性评价采用全国水稻病毒病科研协作组统一制定的抗病性分级标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表现高感的水稻品种323份,占测试品种的92.55%,表现中感的品种15份,占测试品种的4.30%,表现中抗的品种9份,占测试品种的2.58%,表现高抗的品种2份,占测试品种的0.57%.目前,广西主栽的水稻品种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均表现高感,这与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根据初步测定结果,计划对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进行复筛,并进行重病田自然抗病筛选,进一步明确其田间抗性.对复筛表现抗病的材料将进行抗病性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等研究.由于生产用品种普遍缺乏抗性,今后应加大对水稻抗病品种和资源的筛选力度,除对现有水稻品种进行抗病性筛选鉴定外,还应加大对野生稻资源、地方农家品种等蕴涵优良基因的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和抗病基因挖掘,同时把这项工作纳入新选育品种的抗性评价中,为该病的有效防控贮备抗源材料.
其他文献
本文探索不同施药机械在不同用水量,不同药量下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初步评价不同施药机械的使用技术,可以为水稻病虫草综合解决方案提供适宜的施药机械,本试验通过使用不同的施药机械在不同的用水量,不同的药量下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试验.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施药机械每667m2用福戈40%WG 8~12g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效,其速效性正常、持效性较好,药后15d调查,防效在95.11%-98
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隶属于啮虫目书虱科书虱属(Liposcelis),广泛存在于多种储藏物和居室环境中,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书虱防控的难度逐渐加大,书虱已发展成为"三低"或"双低"储粮技术仓库中的害虫优势种群.因此,了解书虱抗氧化系统在抵御热胁迫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揭示其抗逆进化机制以及书虱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
化学农药为农业丰收、农民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学合成农药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生物来源的农药上来。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有悠久的历史,生防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植物病原菌。有些生防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病原菌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如果从中分离纯化出其中的抗菌活性物质,则有可能作为农药先导化合物开发出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生防菌,室内生物测定发现其对
哈茨木霉SH2303是本实验筛选到的一株理想生防菌株,通过盆栽实验和大田实验,证实SH2303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较好,均为60%以上.但存在品种和地域的差异,不同品种如浙甜6号玉米防效为78.1%,海鲜玉1号的防效为61.3%.不同地域如上海崇明防效最高为56.3%,广东广州防效最低为42%.离体叶片实验确定木霉菌诱导玉米抗小斑病的持效期达15天.进一步探索菌株SH2303拮抗玉米抗小斑病菌机理,
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农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中,随着我国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有机烟叶生产受到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极大重视.在云南烟叶生产过程中,烟田常见的重要害虫为烟草蚜虫、烟粉虱、烟青虫、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野蛞蝓等,常见的重要病害为烟草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白粉病、炭疽病、野火病、青枯病、烟草根结线虫病、气候斑点病、缺素症等;这些重要病虫害
应用喷雾法初步测定了采自云南省玉溪市新、老烟区的烟草蚜虫种群对6种植物源杀虫剂的毒力,并进行了两个烟蚜种群的3种主要解毒代谢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老烟区玉溪市新平县新化乡(采用常规化学防治)的田间烟蚜种群相比,采自新烟区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的烟蚜种群对上述6种药剂更加敏感.0.5%藜芦碱可溶液剂、1.5%苦参碱可溶液剂、0.3%苦参碱水剂、1%苦皮藤素水乳剂、2%除虫菊素水乳剂、除虫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入侵杂草,早在20世纪40年代经缅甸入侵我国西南地区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紫茎泽兰入侵后,与当地植物竞争水分、肥料和光照等,影响当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紫茎泽兰具有很强的化感作用,能够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从而给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利用当地植物恢复本土植物群落或利用高经济价值物种对其进行替代控制是
在世界农药的开发中,除草剂是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一类农用化学产品,尤其是在追求精耕农业和效益农业情况下,除草剂得到了大面积使用,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除草剂雾滴挥发与飘移、土壤残留、混用不当、作业不规范、误用、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及异常不良环境条件等原因常造成农产品某些营养成分的缺失、抑制当季作物、除草剂残留影响后茬作物生长、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土地"癌化"
研究稻曲病菌的ATMT失活突变体库中致病力减弱的突变菌株B-1464的生物学形态和分子遗传变化,为稻曲病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基础.首先测定和观察出发菌株P1和B-1464的菌落直径、菌落形态、产孢能力、孢子形态等生物学特性差异,Southern杂交分析B-1464外源基因插入的拷贝数,进一步利用hi-TAIL-PCR技术获得B-1464基因组的T-DNA侧翼序列,运用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得
采用2011年从辽宁水稻8个主产区采集的稻穗颈瘟标样,选择应用分离的67个稻瘟病菌株,利用7个中国鉴别寄主鉴别,鉴定供试67个菌株分属于6群26个生理小种.从中选取具有地区代表性和品种(系)代表性的48株菌株,培养菌丝并提取其DNA.利用均匀分布在稻瘟病菌7条染色体上的72对SSR标记,对48株菌株DNA进行PCR扩增,以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检测结果表明,以48个菌株的DNA为模板,72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