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稠油低成本开采配套技术

来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开发技术座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油田曙一区兴隆台油层是目前国内开采难度最大的整装超稠油油田.1996年采用越泵电加热技术一举突破了制约超稠油开发的举升技术瓶颈,使油田工业性开发成为现实.5年来,围绕提高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效果,降低开采成本,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攻关工作,形成了一套具有辽河油田特色的超稠油低成本开采配套成本,操作成本由开发初期1260元/t降低到了400元/t左右,生产规模达到了年产100×10<4>t.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注水泥封层堵水、高温暂堵封窜、化学助排和不钻塞人工井壁防砂技术的室内研究及在曙一区馆陶超稠油区块的应用情况.几项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该区块底水锥进、气窜、回采水率低及油层出砂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措施效果.
牛心坨油藏是一低渗、高凝稠油油藏,经历了天然能量开采及注水开发2个阶段.开发上主要采取了深入裂缝研究,合理部署注采井网,整体压裂改造和注采井网调整相结合,根据油藏流体性质和动态变化,优化注水方式,加强低速层系综合治理,确定低含水期调压、重压选井原则,制作交互图版判断措施挖潜高产油层,并有针对性配套应用热水循环采油技术等做法,使牛心坨油藏连续6年综合递减小于5﹪,含水上升率低于5﹪,原油产量从199
冷43块s(2/3)油层属深层巨厚块状中低渗稠油油藏,隔层不发育.1993~1995年产能建设,按141m正方形井网2套层系部署,常规天然能量开发取得了较好效果,采出程度8.39﹪,采油速度0.72﹪.但目前地层压力低,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现场开展的注水和吞吐试验见到一定效果,室内开展了包括调整加密、层系互换、目前条件下转常规注水、热水加驱油助剂氮气泡沫驱和复合气段塞驱等多项提高采收率方式研究
本文阐述了大庆油田埋地钢质管道、容器(储罐)腐蚀现况及原因.通过对大量埋地管道、容器(储罐)现状调查、检测及评价,建立了大庆杏北油田管道腐蚀与防护信息系统,并对埋地管道、容器(储罐)防腐大修技术进行了研究.该技术可为今后指导埋地钢质管道、容器(储罐)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腐蚀检测和评价以及大修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依据,对于延长油田埋地管道、容器(储罐)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4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石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经历了室内研究、方案设计、矿场试验、工业化生产等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通过对中国石油提高采收率潜力的二次评价,明确了化学驱为中国石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攻方向,并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到2000年,中国石油利用提高采收率技术年产油量达到1050×10t,占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原油年度产量的1/10.可见,在今后中国石油的发展中,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作用将
本文回顾了潜山油藏开发工艺技术发展历史,主要对当前潜山油藏开发后期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制约潜山油藏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思路,最后概括总结了潜山油藏今后发展技术对策.
本文通过化学调剖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实践,根据现场翔实资料,分析并得出了化学调剖对深化注水结构调整、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这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能够取得显著的调整挖潜效果.
本文介绍了适应于渤海滩海地区的桶形基础平台的研究概况.包括各种模型试验及100t试验平台的研制和海上拖航下沉、起升再就位等试验,总结了主要的研究成果.
我国是首次大规模应用化学驱技术的国家,无论在化学驱理论方面和应用技术方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基础理论在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适应性问题,并出现了一些未考虑到的现象.这些问题制约着化学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前景.本文以三元复合驱为重点,综述了我国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现状,较详细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国产化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具体油藏条件,对化学驱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经过多年的室内及矿场攻关,大庆油田已先后成功地进行了5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不仅可以扩大波及体积,也能提高驱油效率,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OOIP)以上,色谱分离程度较小,对驱油效果影响不大,乳化对提高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有利.三元复合驱对注采能力的影响与聚合物驱相当,但在采液能力下降的同时,由于含水也大幅度下降,仍保持了较高的采油速度.采取压裂等增产措施可使下降的采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