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10年玉树MS7.1地震有关的地表温度、湿度变化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1370947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利用MODIS LlB数据对玉树MS7.1地震前后地表温度和大气水汽含量的反演和对2001-2010年最高温度的统计分析表明,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震前4周、震后5天地表温度升高,且高于2000-2009年10年的平均同期温度,高值沿玉树断裂带分布。这些现象可能是地震前地应力作用,积累的能量、地下气体、地下热等沿玉树断裂带释放造成的。反演的水汽含量分布图展示了沿断裂带附近水汽含量较高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主要是地下深部流体上涌,沿破裂带逸出造成的。同时由于地下和地表温度升高,进一步加剧地下水蒸发、逸出,导致在玉树地震震中沿断裂带附近水汽含量增加。水汽含量与地表温度间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温度升高可能引起水汽含量的增加。同一时间MODIS数据反演的大气含水量和地表温度的相关分析表明通常二者为正相关关系。因此,地表温度和大气水汽含量变化对地震和构造活动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和大气水汽含量可以监测地震活动。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大陆布格重力导纳模型为基础,考虑岩石圈刚度和弹性厚度对均衡补偿作用的影响以及板下加载对均衡异常的响应模型,通过不同计算参数得到不同的均衡异常特征,对比地震活动性分布来评价均衡异常的合理性。
本文利用NCAR开发的CAM5.1模式,针对我国东部大规模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AM5.1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环流的季节性转变.敏感型试验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大规模城市群的发展会使得南海夏季风提前1候爆发;控制试验中5月中旬南海地区偏南风的出现较无城市试验中提前.初步推断城市下垫面发展可能是1993-1994年之后南海季风提前爆发的
2013年盛夏(7-8月),中国发生大范围持续性高温事件,其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强度均为历史罕见。本文对此次事件的特征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及可能的外部强迫进行简要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AO正位相为此次持续性高温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环流背景,副高持续出现的面积偏大、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等,则是导致此次持续性高温事件发生的直接因子,而副高的这种持续异常特征则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会议
利用NCAR-TIEGCM模式计算了2003年11月20-21日强磁暴期间410km高度上的大气密度,并与CHAMP/STAR加速度计反演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表明,模式结果能够准确反映磁暴期间大气密度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与实测结果在变化趋势和量级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精细结果和数值大小上仍存在一定差异。模式低估了磁暴期间大气密度的增幅,实测大气密度增幅高达250~400%,而模式结果为100~
We investigated the solar cycl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solar proton events (SPEs, peak flux ≥ 1000 pfu)and the solar-terrestrial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the strong SPEs during solar cycles 21-23.The
电磁波在星地传播过程中,受到电离层折射、中性大气(主要为对流层)折射的影响,使星地测距产生误差。本次实验通过双频GPS监测网的解算出电离层引起的测距延迟,通过地面自动气象站解算出中性大气导致的测距延迟。本次检验采用使用"O-C"的方法,此方法假设在同步卫星高度,卫星运动为惯性运动,即卫星轨道根数是不变的,卫星定位越准确,则推算的轨道根数越准确,则预报的位置越接近实际定位的位置。因此利用第二天测量到
会议
采用GGP台网SG观测资料,研究了重力的潮汐变化特征,建立了精密的重力潮汐全球实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国际地球潮汐中心普遍使用的两个最新的潮汐理论模型之间的差异优于0.2%,且总体上与实际观测结果更吻合。利用全球SG观测资料,完整、准确地观测到中、低阶的球型基频振型、大量的谐频振型,以及环型自由振荡的耦合现象,完善了长周期地震图;发现了低阶球型振荡的异常谱峰分裂现象,观测结果表明内核顶部的刚度低
本文利用大地测量和大地热流资料,联合重力、均衡和地热的方法,计算和分析了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的岩石圈热结构和流变结构特征。计算结果表明:①黑水-泉州地学断面东段的岩石圈厚度整体上呈“西厚东薄”的分布特征。岩石圈底界面的起伏变化,给软流圈部分的物质运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可能导致软流圈部分的密度出现横向的不均匀性。②流变强度在深度方向上呈脆性区和延性区相间的“三明治”结构特点。不同地区脆性区和延
通过对南海地震数据的重新处理,在地震剖面上观测到了透镜状结构,认为这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涡特征。海水反射体的移动会对反射地震记录同向轴造成影响,如果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考虑到了这种影响,利用特定的处理手段还可以从中获取海洋内波移动的相速度等信息,是地震海洋学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